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村常见的几种野花,别说农民都认识,你真能叫上名字吗?
2016-09-03   来源:清远农批网  作者:嘉音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河洛乡村头条号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

在农村的山野里,田垄上,时不时就会开满各色的小野花,而且大多数都还是药材,随着退耕还林的增多,这些小野花花开正艳,然而,就算你是农民,这些常见的小野花,你都认识吗?

雏菊又叫干菊、白菊,药用价值非常高。它还有挥发油、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黄铜的含量比其他的菊花高32%到61%,锡的含量比其他菊花高八到五十倍。

农学家张履祥,在其著作《补农书》中曾写道:"白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每地棱头种一二株,取其花,可以减茶之半,茶性苦寒与苦菊同泡。

石竹,农村又称洛阳花、石柱花,可以全草或根入药。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尿路感染、热淋、尿血、妇女经闭、疮毒、湿疹。

《本草备要》说:“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

虞美人的花多彩丰富、开花时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颇为美观,花期也长,适宜用于花坛、花境栽植,也可盆栽或作切花用。

花和全株入药,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止泻、镇痛、镇静等功效;种子含油40%以上。

在农村,翻白草的嫩茎叶、根皆可供日常食用,用热水焯熟后,再用凉水浸泡半天,去掉苦涩之味,可凉拌、炒食、做汤、做馅等。

全草入药,能解热、消肿、止痢、止血。块根含丰富淀粉,嫩苗可食。脾胃虚寒者、食少便溏者忌用。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主要有降血糖,治疗失眠,防治并发症等作用,也可加入地骨皮。


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

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益母草制剂有兴奋动物子宫的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

二色补血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类似梅花,迎风傲雪,花香四季,永不变色,永不凋谢,盆栽、院植、花坛栽培效果极佳,绚丽多姿、优雅华贵。

二色补血草根、叶、花、枝均可人药,如带根全草入药,能活血、止血、温中健、滋补强壮、主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胃溃病、诸虚体弱,是传统中草药之一。

大蓟,农村很常见。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沙参,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不分枝,高可达1米。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无毒,甘而微苦,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根煮去苦味后,可食用。


黄芩,中药名。农村常叫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白头翁有30多个品种,花钟形,具有白、紫、蓝三种颜色,白头翁全株被毛,十分奇特,从花朵开放到蒴果成熟的一个半月中,先赏花后观果。夏秋季节,叶丛碧绿,经严霜后休眠,作为一种野生宿根植物,可一年栽种多年观赏。

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紫花地丁,农村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丹参,农村又称血参根,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作用。

最后发一个小编也不认识的,这究竟是啥?

Tags:农村常 别说农 都认识 能叫上 责任编辑:嘉音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仙逆》里面一种疗伤圣药,农村.. [下一篇]陕西农村村民厨房突然塌陷,神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