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由“河洛乡村”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 这个小磨盘一样的东西,豫西农村叫它“炒饼”,50岁以上的大多数人都吃过。上世纪50年代农村大饥荒,能够吃到烧饼花的种子充饥也是不容易的。
也许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这些花现在却是开的越来越艳,甚至在农村的公路两侧野蛮疯长。 这种花儿,应该叫做“蜀葵”吧,在豫西山区,农民叫它们“烧饼花”,其原因就是种子长得有点像烧饼。
小编见到过的“烧饼花”,有大红,紫色,粉色、白色四种,还分单瓣和双瓣。
清晨初开的烧饼花,娇艳欲滴。
烧饼花的种子繁殖实在厉害,每一朵花都有36颗左右的种子,而且烧饼花的开花周期很长,在农村的田地边上,农民已经把它们作为害草处理了。
烧饼花不仅种子繁殖,还是多年生植物,烧饼花的根茎会在冬季休眠,冰雪融化之后就发出嫩芽。

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又得名"大麦熟"。 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之功效。根可作润滑药,用于粘膜炎症,起保护、缓和刺激的作用。从花中提取的花青素,可为食品的着色剂。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茎皮含纤维可代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