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中的昔日农村。 现在城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人际关系紧张,住一单元两对门的人见面也不会打个招呼,时时都在警惕隔壁“老王”。很多人都说,还是农村那种原始的自然生活环境让人向往,绿色健康的自产农产品吃着安全,小村子的“熟人”社会社交网络让人轻松。但是农村再好,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往城市挤,而不愿回到农村去? 
笔者认为,不愿回到农村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是不愿回去,第二是不能回去。 先说不愿回去,是虚荣心在作怪。很多从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受的教育便是用功读书,跳出“农门”。过上城市人有车有房,光宗耀祖的生活。因此,他们来到城市之后,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城市。即使在城市过的生活还不如在农村,他们也愿意待在城市,因为在城市就有一个“城市人”的标签,觉得高人一等,有优越感。甚至有很多人连小城市也不愿在,而一心挤在大城市,因此有“北漂”。 再说不能回去,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已经在城市居住时间长,社会关系和生活来源均来自城市。他们回去农村后亲戚熟人其实认识的已经不多,回到农村完全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一切需要从头再来。二是刚到城市,虽然各方面都不稳定,但碍于农村父母的意愿,他们也不能回到农村去。因为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供养出一个大学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初举全家之力,把孩子送进城市,读上大学,是何等光荣的事。而如今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来,会被人嘲笑为没有本事,不能在城市扎根。因此这类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不敢回到农村去。 
部分农村涉粗俗的脱衣舞表演。 再来说说农村的大环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其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人际交往上,人际关系已经变得日益的利益化。过去农民那种只是追求纯粹的社会关系的交往现在更多的带上了金钱的烙印。其次是过去的“熟人关系”如今已经越来越陌生,随着生产关系、生活范围的变化,农村人交往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加之对金钱利益的看重,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淡、陌生。第三是代际关系越来越疏离化,如今的农民工二代,大部分人每年只回一次家,他们与父母、亲戚的关系更多停留在电话交流。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对农村家庭关系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低。所以会产生很多分歧,导致家庭和谐度降低。第四是自然环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现在随着农药、化肥的使用,城镇周边工业企业的入驻,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污染甚至比城市还要严重。 就是以上几方面的原因,让我们回不去,不能回去,也不愿回去。但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村的人,我们不应该忘记根本,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我们的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农村社会发展。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百度探索。
大农民关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现头条广告招商中,如有投放需要请联系作者15911825791。 如果你关注三农问题,欢迎关注我 的微信公众号:大农民昭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