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种在玉米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一粒玉米杂交种到达农民手中,需要经过育种家选育、品种审定机构进行审定、种子公司进行生产、包装销售等诸多环节,历时需8-9年,比“十月怀胎”还要不易。 玉米杂交种是继田间绿色革命施用农药之后的又一项农业上的巨大科技进步,玉米种植中使用杂交种能较传统的农家种、地方种增产幅度达30%,甚至更高。目前玉米生产中杂交种普及率已经接近100%,杂交种对于农民增产、增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杂交玉米种子的产生,需要经历玉米育种家选育,审定机构审定,种子公司生产销售等环节。选育过程包括育种家选育及多点试验。首先是根据杂种优势理论(此处不作深入介绍,非专业人士烧脑。简单来说即血源关系越远的双亲产生的后代生活能力越强,用在玉米上即表现出长势好、抗性好、产量高)选择配制玉米杂交种的双亲,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6年。然后将双亲进行杂交,配制出种子进行多点试验,测试新配制玉米种子对不同环境的适宜性及病虫害的抗性。经过多点试验后,产量抗性好的种子即可提供给种子审定机构进行审定。 套袋隔离,人工授粉
种子审定机构(一般为各省的种子管理站)收到育种家提供的报审玉米品种后,组织开展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及品质分析等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育种家报审品种时,需提供转基因检测报告,因为在中国是禁止转基因的,一旦属于转基因种子,则不能参加试验。因此,市面上农民种植的杂交种不可能有转基因种子。这个过程区域试验是两轮即2年,在区域试验中较大面栽培品种产量增产的品种即可进入生产试验,生产试验是1年,即3年时间,其他工作可同时进行。
通过审定的品种,品种审定机构会颁发一个审定编号,作为玉米种子市场销售的合法身份识别。此时即可提供给种子公司进行推广使用,种子公司一般会进行栽培示范,召集种子经销商和农民进行观摩、宣传。种子公司将育种家提供的杂交种子的父母本(即爹和妈)进行制种,收获后的种子经过加工挑选出霉烂及发芽率不够的种子,然后进行包衣处理,包装即可进行市面销售。 田间制种,母本需去除雄花
综上所述,一粒杂交玉米种子“怀胎“绝不止十月,一般需要8-9年时间。虽然现在可通过异地加代的方式缩短育种年限,但基本上选育一个优良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是极高的。而一个玉米品种的生命周期,审定使用年限是10年,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病害的变化,新品种的涌现,导致推广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