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童年里的那些虫虫,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
2016-09-01   来源:朝阳农批网  作者:光棍男   字体:【 】  浏览:424次   评论:0

我想至少有一种小昆虫,能唤起你对儿时的回忆!不管是惊蛰后、三伏天、立秋后,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总能带给童年不限的快乐。但如今住在城里的人们,虽然也强调绿化和宜居,可随着地面硬化的面积越来越大,早已不适合虫虫们安居繁衍了。想要再见到它们,也许只能去郊外了……

游戏 磕头虫

小时候小伙伴们围在一起,把它翻个四脚朝天,看它会不会蹦得无影无踪,或把它身子抓住,看它“磕巴磕巴”不停地给你磕起头来!其实,磕头虫学名叩头虫。当它们作仰卧动作时,前胸就将腹板中部突出体弹出沟槽,并发出嗒嗒的响声,叩头虫也就会借力一跃而起了。它还是一种会装死的昆虫,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躺倒一动不动,想逃跑时便会一弹而起。其实叩头虫之所以要“叩头”,只不过是在摔倒后翻身逃走的一个动作,是保护自己免遭敌害的本能反应。同时这个动作也是一种求偶信号,所以要经常练习哦!有些叩头虫还能够像萤火虫那样发光,它们发出的光有红有绿,有些还很亮呢。

树荫 天牛

小时候捉来天牛,用线拴着它的腿,让它飞,看它气急败坏地飞了一圈又一圈。它触角很长,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很象是锯树的声音,所以又被称作“锯树郎”。它吃树干和树枝,对树木危害很大。鸟儿是它的天敌,攻击它柔软的腹部,把它吃得只剩一具空壳,这空壳对蚂蚁来说就是大餐了,蚂蚁会集体把空壳运到自家的巢穴。天牛的种类很多,世界已知40000多种,中国也有3550种左右,分布广泛,为害普遍,几乎每一种树木,都受不同的天牛种类所侵害。

路灯 蝼蛄

乡村夏天夜晚,院子里灯光一亮,蝼蛄就会跑出来,小孩子追着它们跑。蝼蛄的前爪非常有力,捉住它的时候,不留神就会被它一用力,瞬间摆脱了你的手指。蝼蛄算是害虫,祸害庄稼幼苗。想起古人的那句话:“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古人不像现在的我们那么功利,而是更有博爱之心。蝼蛄具趋光性,通常在夜间飞行,飞向光亮处。

罗锅 灶马

陕西一般都叫它罗锅子,只因它看起来天生是个驼背,其实它学名突灶螽,此虫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餐馆、豆腐坊的宅基、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长繁殖的季节。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对人无害。该虫无翅,靠腿部摩擦发声。

狗尾草 蚂蚱

抓蚂蚱,并用一根狗尾巴草将它们从脖颈部串成一串,不知你还记得不?大蚂蚱、小蚂蚱最多的是这三种,

1,蹬倒山:,蝗科虫类的一种,学名叫棉蝗,有一双强壮有力的大腿,是一种非常懒惰不爱活动的蝗虫品种,在一棵植物上能停留多日,食量很小。

2,蚂蚱:蚂蚱也是蝗科虫类的一种,号称“草上飞”,善于飞行,不容易捕捉,以植物叶片为食,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

3,尖头蚱蜢:又叫老扁担。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Zhā Zhā)”声,如用手握住,两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

无敌螳螂

小时候关于螳螂印象深的是小人书《螳螂拳演义》,想到有人从螳螂的动作里悟出了天下无敌的武功,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见到螳螂,就像见到了传说中的大侠,总要深情地盯上半天。它是肉食性昆虫,中国已知147种,生性残暴好斗,在幼虫时就会有互食现象,雌吃雄的现象比较常见。螳螂会通过自身颜色拟态保护自己,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动作灵敏,它只吃活虫。一只螳螂从出生到寿终的寿命约有六至七个月左右。

躲避 臭大姐

也叫它“放屁虫”,学名叫“椿象”。不但长相丑,一接触还会释放出久久不散的臭气,小时候对它常敬而远之。其实臭大姐捕食小虫,对农业有益,释放臭气也是为了吓跑敌人,保护自己。其实,放屁虫体内长有一种腺体,专门用于存储不同的化学物质。当受到攻击时,它们就会将这些不同化学物质混合于一对燃烧室内。燃烧室内生产的毒雾通过外骨骼中的排气孔释放出来,毒雾释放的时候甚至还伴有声音。椿象将它们的卵生在特殊肠道细菌形成的一个小口袋中,在那里,臭虫的后代蛹大吃大喝。当蛹成熟时,它们的肠子分裂:顶端变成一个能消化植物汁液的囊泡,而底部则膨胀成一个发酵室,特殊的肠道细菌在这里能为椿象提供营养,没有这些营养,椿象就会死亡。

杂技 花大姐

将纸团揉成个小球,放到被捏在手中的花大姐腿上,它就会像一个杂技演员一样,将纸团在脚间旋转起来,这是很多小孩最爱的一种游戏。其实花大姐学名斑衣蜡蝉,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这种昆虫在生长中,体色变化很大。小若虫时,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最漂亮,通红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很鲜艳。成虫、若虫均会跳跃,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最喜臭椿。

乐趣 西瓜虫

之所以被称作“西瓜虫”,是因为它一被触动,立刻滚成一个小球,过段时间再打开,迅速逃跑。它喜欢呆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老鼠活动的时候,有的地方干脆叫它“老鼠媳妇”。它不属于昆虫,和一种叫“鼠妇”的长得很像,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受到刺激后,鼠妇不能蜷缩成球形,而西瓜虫可以。西瓜虫对光的敏感度较弱,虽是甲壳纲里面唯一一种生活在真正意义陆地上的动物,但是它还不能完全脱离水于是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以保持体内水分。这是进化不彻底的现象也是远古祖先生活习性的延续。

威武 独角仙

因为它的头上长着雄壮有力的一只独角,就得了这个威武的名字。小时候捉来两只独角仙,放在小盒子里,就可以看它们打架了!在中国学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大量出现于6~8月,具有趋光性,多为昼出夜伏,他们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从独角仙提取到独角仙素,具有一定的抗癌药用,外壳结构特征也具备未来一种‘智能材料’的重要特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战斗 蟋蟀

蟋蟀,俗名“蛐蛐”,古人常称它“促织”。夏天夜幕降临,就开始“嘟嘟”地喧嚣;此起彼伏,远近呼应,宛如有形的暮色交响。小时候捉蛐蛐是一大乐事!纠集三五成群,潮流般涌向某个角落的碎砖烂瓦,像找金矿似的,悄悄翻开一块砖头,还需屏住呼吸,气沉丹田。当然,最兴奋的是“斗蛐蛐时间”,还会在一旁加油呐喊!给自己的“爱将”起一个威武的名字!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人就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一条好蛐蛐儿只要战败一次,便从此丧失了斗志,所以打斗前也讲究重量等级,称重后相同等级才开打!

大力 蜣螂

蜣螂就是屎壳郎,小时候见到它,我们都躲开,现在也是。其实蜣螂是环保卫士,有“自然界的清道夫”的美誉,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能拖动相当于其身体重量1141倍的物体。它们把粪卷成一个球,然后将这份“口粮”滚回挖好的洞穴中,然后再把卵产在粪球上,供若干天后出生的宝宝慢慢享用。在古埃及,它被称为“圣甲虫”,是推动太阳的神灵。古埃及人认为正是这小小的蜣螂担负起了昼夜交替的重任。

夏收 蝈蝈

刚收割后的麦地,孩子和大人俯下身子,在背后突然袭击,用空心手掌猛扑上去,食指拇指掐住蝈蝈头两侧,蝈蝈便乖乖成为俘虏。当然屁股后面长着长刺的雌蝈蝈,是没人抓的。放到用麦秸秆编的笼子里,给它们葱白、菜叶,洒些水雾,它们吃饱了,喝足了,把大腿一翘,双翅抖擻,又兴奋地唱起歌来,如果给蝈蝈喂食辣椒的话,它可以叫得更欢畅,更响亮。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一只雌蝈蝈一生能繁殖50--70多粒卵,体内含有200多枚,但不会全部排出,最多仅能排出三分之二左右。主要以捕食昆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雄蝈蝈叫声的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

溪水 萤火虫

夏天夜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为夏夜增添了更多魅力,也有小伙伴把萤火虫捉来,放在瓶子里,看它们发光。虽然在诗人的笔下充满浪漫气息,其实萤火虫有一股臭味。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

有喜欢这个主题的可以加我微信shaolong4314

Tags:童年里 那些虫 责任编辑:光棍男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柑橘病害|柑橘树脂病-砂皮病防治 [下一篇]植物营养全集之——钙元素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