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球基因作物商业化二十周年,生物技术持续为农民带来显著收益,帮助农民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满足全球人口的粮食需求,缓解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20年转基因技术之路精彩纷呈,在最新一期的“GM crops: global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1996 – 2014”(转基因作物:全球社会经济及环境影响 1996-2014)报告中,报告作者Graham Brookes为我们分享转基因技术成果:“2014年,农民们通过转基因技术每亩增收6.7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益最多。所有收益中,三分之二得益于转基因作物更高的产量。同时,该技术也有助于环境,它帮助更多的农民采用免耕或少耕耕作模式,使用更安全的除草剂控制杂草,以及通过种植抗虫作物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 
小贴士:什么是少耕或免耕?少耕或免耕,是指种子被播种到最初并未被犁过的农田中,土地不经过耕作直接播种,这种耕作方式可以对土壤的干扰降为最低。更高的产量抗虫(IR)技术在棉花和玉米中的推广降低了害虫危害,持续保证作物产量增益。1996至2014年间使用抗虫玉米技术的用户平均产量增加13.1%;使用抗虫棉花技术的用户平均产量增加17.3%。同时,2014年是南美洲第一种抗虫大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第二个年头,使用该技术的农民平均增产9.4%。抗除草剂(HT)技术同样为农作物增产做出了贡献。这类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控制田间杂草,提高产量,并使阿根廷等国家能够在同一种植季节种植小麦和大豆。更高的收益转基因技术通过更优良的杂草和害虫控制技术,帮助农民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仅在2014年,全球农民就因此获得了177亿美元的收益,相当于每亩增收6.7美元。自1996到2014年,得益于转基因技术的全球农业收入已累计达到1503亿美元,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的小农户获得了全部收益的51%。 
由此可见,数百万在转基因技术上投入资源的农户们获益匪浅。2014年,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们在该技术上每投资1美元,就能获得4.42美元的回报,发达国家农民则收获3.14美元。更小的耕地压力转基因作物使农民无需开发额外的耕地就可以生产更多的农作物。1996至2014年间,转基因技术使全球大豆产量净增1.58亿吨,玉米产量净增3.22亿吨,皮棉产量净增2470万吨,油菜产量净增920万吨。 
如果没有该技术,农民要维持2014年全球农作物产量水平就需要额外开垦1.1亿亩的大豆田,1.3亿亩的玉米田,5500万亩的棉花田,和900万亩的油菜田。这些额外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中国总耕地面积的14%。 
更少的环境影响转基因技术显著减少了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排放来自于农业能耗的降低,以及转基因作物推行少耕或免耕法所带来的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2014年,这些减排相当于从大气中去除2240万吨二氧化碳,或减少10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1996至2014年,转基因技术使农药喷洒量降低了58.1万公斤(-8.2%)。这超过了中国一年的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这也使除草剂和杀虫剂对种植转基因作物土地造成的环境影响降低18.5%。 文章作者:孟山都公众号 我会种社区是专注于种植技术交流的互联网社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我会种”就可以下载我会种app,来到我们社区,也可以加小编微信shaolong4314,我带你进入我会种的种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