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村,人们闲暇时,则聚在一起拉拉家常,侃侃一些“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不着边际的故事。邻居们吃饭时会到东家看看吃什么,西家瞅瞅饭做熟了没,有好吃的还会伸筷子夹上一筷。 
小孩子则这家跑到那家,打打闹闹,白天一起放牛踢毽子跳大海、下河摸鱼捉泥鳅、上山割草掏鸟蛋,晚上躲猫猫打埋伏仗,不闹到深更半夜不睡觉。 
那时有的人家有电视,有的人家没有,有电视的人家每天晚上都要聚集着一大群人,屋里坐不下就会把电视机搬到院坝里,看着黑白战争片,就算只能收一个台,中间还插播一大段赵本山的“别看广告,看啥,看疗效”的广告,但丝毫阻挡不了人们追着看电视的热情。 
在农忙时节,人们之间相互帮忙,帮完东家帮西家,谁家地未种完,粮食未收完,大家就一起前去帮忙,直到全寨子所有人家的农活全部做完,人们才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吹吹牛谈谈天。只要谁家有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等大小事,人们不用请就会主动前来帮忙,有挑水的、烧火的、做饭洗碗的……,好不热闹。 
然而,自从大量的农村人到城市里务工以后,农村只剩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平时生活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之间的相互走动少了,邻里关系变得冷淡了,相互之间帮忙干农活的情况没有了,使得农村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热闹场面了。 
就算逢年过节,外出务工的人回来了,但是相互之间的走动也没有从前那么频繁,感情没有以前那么淳朴自然了,总感觉淡淡的像是缺少些什么。就算有些走动,也会变成一种相互攀比、相互炫耀的尴尬“聚会”,让人总想着尽快逃离。 
农村过去虽然很穷,但是人们很幸福。现在农村人们大部分生活水平好了,但总没有一丝丝幸福的感觉。 
农村邻里关系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迁,这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分不开关系。以前外出的人员少,一个寨子上住着很多老人、年轻人、妇女、小孩……,相互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再加之生产效率较低,人们需要集体帮忙才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问题,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厚道、勤劳简朴、互帮互助、礼尚往来的邻里关系。 
而现在人们都外出务工了,收入增长了,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必需品丰富了,不再像以前邻里之间需要相互借助,相互帮忙才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人们相互依赖的关系变淡了,邻里互动的减少使传统的农村邻里关系开始难以得到维持。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长期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城市化。而他们回到农村后,也会把一些“城市病”带到农村,这种重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直接瓦解了传统的邻里关系,使得农村不再似以前那么热闹。 文|山魈 如果你认为“农记”说得有些道理,请点击下方订阅关注,还有很多你想看的内容哦。同时也可以微信公众号“农记”。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