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走村入户是经常的事。去农村,看的事多,长得见识多,确实也跟农民学了不少知识。 这些年在农村跑,虽说不上见多识广,但与跑其他条线的记者比起来,对农村的了解还是相对多一点儿。然而最近去农村采访,看到这个井盖,还是把见多识广的我给震撼了。这是一个普通的水井盖,目前仍在发挥着作用。然而仔细一看这井盖上面的文字,真把我吓到了,这个井盖比小编的年龄还要大。
老井盖上“交河县水塔”的字样,承载着一座小城的变迁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关于这个变迁,咱暂且不说,单说说这个40多年仍在使用的井盖。人们经常说,我们的民族工业落后,农业也与国外有差距,但当您看到这40多年仍在使用的井盖,还能说我们的民族工业不行吗?怎么40多年前的产品,仍旧完好无损?
再看看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那个产品能用40多年而仍完好无损呢。说到底,不是技术的原因,这应该掺杂着其他原因。为啥假冒伪劣充斥着农村和城市?为啥生产出的产品不耐用?还应该从其他方面找找原因,您说是不是?欢迎就此问题展开评论,说出您的观点和看法,为了我们的民族产业。
根植田间,相知冷暖。更多乡愁记忆,欢迎订阅泥腿子记者微信公众号(nituizijizhe),共同回味过去。 特别提醒:文图为泥腿子记者原创,欢迎转发、评论和收藏,严禁剽窃、抄袭和盗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