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的人就是实在,赊油赊米什么都有人挂账,都是沾亲带故,以前比现在穷多人了,但是敢赊,偶尔也有互不认识的,不要抵押也敢赊,以前农村人虽穷,但名声跟信誉看的比命都重! 那时候的在农村开个杂货店,好多东西都是赊欠的,年底来收账,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收了在名字后面打个勾,基本上没有扯皮纠纷,风气真的很好。无论在以前还是现在农村,赊账都无法避免,现在农村风气有点变化,有些人宁愿要钱不要名,乡间的淳朴诚信氛围有所流失。
这不我一个亲戚在村里开了个杂货铺,一天到晚还问我借钱进货呢,甚是苦恼,试想做这么一点小本生意,还要垫资实在难以想象,原因就是农村还有很多挂账的农民,不是说他没有钱,就是喜欢赊账,也不主动来结账的人大有人在,旁边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不沾亲带故的也是从小就认识,较起真来面子上真的下不来。
我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对赊账这个事情深有体会,我建议他在门口挂块牌子,上面写本店店小利薄,概不赊账,多数人看了应该都不会好意思赊账的,他果真照做,结果是没了生意还得罪了人,农村一个村并不一定就一家杂货店,也是有竞争的,同村另一家杂货店如果有赊账的习惯,村民自然就去他家买东西了,最后撑不住关门大吉。
在农村做点小生意真的很难,不是说不赚钱,是赊账实在压力大,一年一结的生意谁也做不了,小编认为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人总归不能丧失信用二字,在农村如何避免赊账,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