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没有车,代步基本靠走,如果要出远门,还要死皮赖脸的搭车,想想混的挺悲催的。周边的年轻孩子,不是啃爹就是傍大款,一个个混的出人头地,颇有点扬眉吐气的样子,车子、房子、媳妇等等每一项无比攀比。 趁着这个国庆,和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一起去了个窑洞村,小编惊叹在穷乡僻壤里还有这么精明头脑的山村农民,过不了几年,如果宣传的好,返璞归真的城里人就会如蚂蚱蝗虫般的涌来,这叫亲近自然。

窑洞是贫穷年代的产物,那个时候没砖瓦,只好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在山坡的陡峭出挖出个洞,用来遮风挡雨。 
这个山村里的一砖一瓦都能勾起小编痛苦的回忆,现在好歹靠码字,能勉强维持了温饱。码字是不容易的事情,被喷子 骂不说,最主要的是网站要剥削写手,还大量的枪毙稿子,有时候辛辛苦苦的采访一天,熬夜写出的稿子被毙掉,那才是最绝望的时刻。 
那时的家庭也没有机动车,甚至自行车也没有,只有独轮车,这样的宽度正好出入、 
现在没有脱贫的这户人家,安装了卫星天线,也算古老和现代的结合,就如小编一样,嘚瑟并活着。 
常有采风的人来这里,他们微微一笑,百姓的生活依旧。 

依旧有百姓生活在窑洞,成了城里人留影的景点。 
精明的村民,将废弃的窑洞改造,就成了这般模样。 


小编谢绝了当地热情的村民让我入驻的邀请,这样的窑洞 ,小编认为应该留给富裕的城里人来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