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柑橘“针蜂”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2016-10-08   来源:马鞍山农批网  作者:刘亦菲   字体:【 】  浏览:433次   评论:0

针蜂的发生高峰期在6~10月,一旦果实受其寄生产卵便将失去商品价值,已成为7~11月份上市柑橘品种的不容忽视的防治对象。本文和大家介绍针蜂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成虫、蛹、幼虫“针蜂”即柑橘小实蝇,又称东方果实蝇,果蝇,俗称、黄苍蝇、果蛆等,其繁殖能力非常强,且具有迁飞性;寄主除柑橘类外,还危害枇杷、番石榴、桃、李等多种果树。一、对柑橘的危害及影响

成虫尾部有一尾针,即产卵器,其成虫刺入果内产卵。

上:产卵于果皮内;左:危害果实造成局部变黄,引发腐烂变臭。孵出的幼虫蛀食果肉,造成果局部变黄,而后全果腐烂变臭,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果味苦涩,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严重时造成大量落果,导致大幅减产。二、针蜂生活史

针蜂生活史示意图1、成虫具明显趋旋光性,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摄氏度,有1-2个月生命期,路上迁移距离2-3公里(在此范围活动);雌小实蝇整个生命周期约可产下200~400颗卵;2、雌果实蝇将受精卵产于果实外表皮或受伤害果实伤口处,卵经24小时后孵化;

3、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取食,经两次脱皮,7-12天(夏秋季)后老熟幼虫跳跃能力强,跳入3~7cm土中化蛹;4、蛹经8-14天(夏秋季)可羽化,潮湿的土壤有利于果实蝇羽化。三、针蜂田间防治方案针蜂具有迁飞性,单一药剂防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由于产卵于果皮内无法对幼虫进行有效控制,须进行综合防控。1、喷药毒杀成虫特别在果实采收期前1个月左右,应该使用2.5%溴氰菊酯1500倍加入3%红糖喷布树冠,7到10天一次(由于针蜂具有迁飞性,有条件进行大范围的、持久的联防,实行统防统治效果会更理想)。2、引诱剂诱杀成虫通过对成虫引诱后毒杀减少雌虫数量,或降低交尾机率以抑制产卵量,是当前针蜂防治的主要措施;

对雌虫的诱杀一般利用黄熟或蛋白类,酵母类,糖蜜类拌上溴氰菊酯药业装入诱笼;甲基丁香酚(诱虫醚)是针蜂雄成虫常用的引诱剂;

目前商品化较多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针对雄虫的诱杀,主要产品形态有粘胶板、诱粘剂、诱捕器。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成分的不同形态产品在诱捕初期均有较好的效果。三种产品挂上7天后在旁边均加上对照处理,处理3天后表现如下:8月30日9月2日

增加一块空白板

新板增加,旧板未再增加

左边新喷诱粘剂

左边诱粘数量较右边多

将左边诱捕活虫放空

再次诱捕到较多活虫

9月20日,诱捕器内新虫不再明显增加,单次总诱捕量在450头左右;测试不同产品形态对比如下(为较快对比差异,测试时产品置于暴晒条件,实际应用时应放置在枝叶茂盛的纸条上)

根据测试对比,虽然诱捕器单次成本相对较高,但持效期长,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信息素可单独购买长期防控成本反而会降低,是诱杀桔小实蝇的更佳选择。3、加强果园管理及早摘除被害果实,捡净落地的虫果集中石灰深埋销毁,防治幼虫羽化;冬季清园时翻土,破坏其越冬环境,减少虫源;

作者: 恒 

想了解更多,请加我微信shaolong4314

Tags:柑橘 针蜂 责任编辑:刘亦菲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铃薯农艺师们,这些植保“姿势.. [下一篇]果树施肥技术

最近访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