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田埂地头、水岸变边,你经常能看见一种野草,其实它是一种杂草,主要生在水生蔬菜、水稻及秋收作物大豆田。虽说是杂草,但它发生量小,危害轻,所以农民也不会多痛恨它。毕竟除一下也就没了。 
这种野草,在老又叫“鹅不食”,这“鹅不食”的名字,其实还有个来历,据说以前有个农村娃,有天他赶着一群鹅到山上吃草,那群鹅什么草都吃,结果就有一种草死都不肯吃,所以那种草就被命名为“鹅不食草”。 
这“鹅不食”的学名叫石胡荽,生长在田埂地头、水池塘边上,就像上面说的一样,虽说杂草,但因为容易去除,所以农家人基本都不会对它“恨之入骨”。 
之所以到现在都还记得这“鹅不食”,就是因为除了名字特别,它的药效价值也很高。这“鹅不食“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的功效。主要是用来医治鼻炎。 
记得小时候,小编就有鼻炎,外婆就会去田埂边摘“鹅不食”,然后让小编用鼻子闻一闻,顿时就能打好几个喷嚏,鼻塞一下就通了,然后把这草再塞进鼻子里,几天后,鼻炎就慢慢的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声明:文章中文字内容属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媒体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田园互联“,【微信用户想了解更多田园故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田园互联(TianYuanInternet)】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