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农业会是怎样的,这个我想农业专家来回答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跟过去20年对比来分析,也许还算是个靠谱的事。二十年前我们这的农村是全村种植甘蔗,那时候还小。上学总是嘴馋,老是爱下课时间跑到甘蔗地用自制的工具砍一根甘蔗躲角落偷吃。然而那时候种植甘蔗是很辛苦的事,大夏天的要到甘蔗地里面锄草,施肥,那时候农药还是比较少。甘蔗可以随便吃都不碍事。还有到了甘蔗收成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把自己家的甘蔗砍下,然后拖到大路边放一堆。等待收购商的车子来收购,那时候收购商不多,每次来的时候也不定时间,所以路边堆满甘蔗如果没有专人看着会被偷走了。所以等待收购商有时候要等个一两天才会来一波,然而期间每家就必须安排一个人专门守着自己的甘蔗堆。这些是我对20年前农业的一个比较深的记忆。 
那时候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农民都要盼着收购商来购买自家的东西,完全没有主动权。我们再看如今,虽说今年农产品滞销问题屡屡出现,那个菠萝啦,柚子啦,李子等等这些滞销,但是相对20年前的问题是改善了不少。至少现在我们都能了解到哪里有农产品滞销,还会有不少救急措施,然而20年前呢。同样也是到处滞销的问题,只是那时候信息不发达,所以没人知道有滞销这个问题,只能当地的人知道滞销问题。现在社会农业滞销问题是个炙手的问题,我们人类不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嘛,所以这个滞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界正在努力探讨办法解决。 
科技一直在进步,互联网是个好工具。传递信息,信息越来越走向对称。农业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就是为了消除中间介质,缩短从田里直接到嘴里的距离。也意味着让消费者直接了解农民种植,产品生产,更直接的从源头介入,全程参与果实的成长。慢慢把中间商去掉,去除中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