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用创新实现农业4.0 李道亮说透“互联网+”与农业转型
2017-03-01   来源:鸡西农批网  作者:帅到跌渣   字体:【 】  浏览:40次   评论:0

用创新实现农业4.0 李道亮说透“互联网+”与农业转型

2月25日,“创业天府 菁蓉汇·农业”专场活动在彭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农业大咖共同探讨了现代农业智慧发展。其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亮做了《“互联网+”与农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

农业转型 大势所趋

【“再不转型,中国的农业就没有出路了。”】

基本国情决定必须转型

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当下,中国的传统小农经济面临几大问题: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市场波动大、农产品安全质量不容忽视等。再过20年,中国农业将面临着劳动力迅速短缺的问题。事实上,由于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市场。 “所以说,农业必须转型,再不转型,中国的农业就没有出路了。”李教授总结道。

中国农业如何走上转型之路?

李教授认为要建立四个行之有效的体系,加快推动三大技术创新:即建立精准的生产体系、高效的供销经营体系、发达的产业支撑体系和高效的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创新、装备设施技术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创新,真正推动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中国梦。

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创新

【“互联网+农业,本质是创新,最终目标是提质、增效、增收、便利。”】

六大技术与六大要素融合创新 催生“滴滴”农业

李教授认为,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创新。具体而言,就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空间信息、人工智能等六大信息技术与土地、资金、劳动力、农机装备、市场、信息等六大资源要素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催生“滴滴”农业。“我这儿有什么事情,马上有对接,跟我们打车一样。各种农业都有相应的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对接。”李教授在现场抛出了“滴滴”农业这么一个有趣的概念。

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谈到互联网+农业的作用,李教授认为:其核心作用是再造农村,重塑农民。它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农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没有差别。 “发展的趋势来看,富人住在村里,穷人住在城市。未来,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农业未来发展在哪?

【“将来中国的农业一定是企业化的。”】

技术推动实现农业4.0

最后对中国农业,包括成都的农业发展,李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进入农业4.0状态,要实现全区域、全产业、全面的智能化发展,核心就是要靠技术创新。”要加快六大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拉动,推进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还应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体、社会培育的支撑体系,构建新型产供销体系,用信息化倒逼市场的标准化,进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同时,不断加大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今天的“菁蓉汇”其实也是一种培训,“人先有意识,再有努力的方向,再变成行动。” 20年后的农业,必然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信息化评价中心主任。

用创新实现农业4.0 李道亮说透“互联网+”与农业转型

Tags:农业 4.0 李道亮 农业转 责任编辑:帅到跌渣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方县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 [下一篇]李成双赴店下镇调研农业发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