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农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郑周贇报道: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公布,文件提出,今年将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将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范围拓展到10个省,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 日前,江西省农业厅提出要将江西智慧农业123+N建设作为六大亮点之一入选江西2016年大事记。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抓好智慧农业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江西智慧农业“123+N”为平台,抓好智慧农业PPP示范项目实施,全面推进“整省信息进村入户”和“智慧农场”工程建设。 但也有业界人士质疑其是在玩概念,资本实力不强、科技创新缺乏及深度营销不够等仍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问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影响力及纵深加工不足等都在实际中一一暴露出来。如何真正实现实体农业产业链与互联网的充分融合?2月20日,中国江西网财经记者对话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谈谈江西农业的那些事儿。 
智慧农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江西智慧农业“123+N”? “江西属经济欠发达省份,财政支持农业力度有限,必须破除思想藩篱,紧紧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机遇。”胡汉平告诉中国江西网财经记者。 据介绍,江西按照PPP模式引入专业公司具体承担建设任务,创新性将“互联网+农业”战略转化为智慧农业“123+N”建设总体构架,即建设“1个数据云”:江西农业数据云;“2个中心”: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3个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N个系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OA无纸化办公、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技术服务等80个子系统。 中国江西网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123+N”平台已上线运行。该系统优势在于体系完善、模式创新、投资节俭、发展可持续,通过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逐步让农业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电商化、服务便捷化。 根据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农业数据云可以为11个地市、100个县、1万个村庄、10万家新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提供强大的云计算服务支持。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以远程视频、应急指挥、电话会议为主的农业指挥调度中心,通过30平米超高清大屏实时视频、各平台大数据汇集,实现远程对全省农业生产实景、灾(疫)情实况以及作物长势等进行实时察看、会商、诊断,为农业部门掌握实况、科学决策、工作调度提供直观依据。 12316资讯服务中心在集12316热线、农业资讯短彩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12316资讯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中心现有16名话务员、8名专家坐席,并外连全省各地近300名农业专家,为全省农民提供及时、权威、便捷的政策资询、生产技术指导、假劣农资投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举报等服务。 作为六大亮点之一入选江西2016年大事记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公布。 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选择5个省份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年内建成8万个益农信息综合服务社;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将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范围拓展到10个省,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 “江西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胡汉平表示。日前,江西省农业厅提出要将江西智慧农业123+N建设作为六大亮点之一入选江西2016年大事记。 胡汉平在2017年江西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说,要抓好智慧农业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江西智慧农业“123+N”为平台,抓好智慧农业PPP示范项目实施,全面推进“整省信息进村入户”和“智慧农场”工程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信息手段服务农民,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收获丰盈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7年超城镇居民 过去的一年,江西农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既定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官方资料显示,2016年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0元、同比增长9%,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主要农产品丰产丰收,粮食总产427.6亿斤,连续四年稳定在42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产量分别为1800万吨、397.6万吨、357万吨、271.6万吨。 “2016年年初,农业部将江西列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这在全国是唯一的。”胡汉平说,江西省现有“三品一标”产品3657个,其中绿色食品590个、有机产品10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4个;创建1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15个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江西成功举办了“建设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战略峰会”,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展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江西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江西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到2016年,全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4%,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720亿元、同比增长9.3%,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250亿元、同比增长9.4%。新增各类休闲农业规模企业540家、总数419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综合收入700亿元。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建设示范核心园121个。 同时,农业开放搞活势头强劲,江西引进农业投资新项目190个,预计实际进资200.82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农业对外投资1.3亿美元。新增上市企业15家、总数达31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6家、主板上市3家、新三板挂牌22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项目及补贴资金达到121.5亿元。 三大短板 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领域 “虽然近几年江西农业发展的颇为迅猛,农产品加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水平与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农产品加工业仍是我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最大短板。”胡汉平坦言。 在他看来,江西自然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生态优美,具备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困难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 据介绍,江西农业主要面临着三大难题: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科技支撑力较弱。 江西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江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350亿元,在中部六省排名倒数第二,略高于山西省。河南、湖北、湖南分别达到16500亿元、11000亿元和7700亿元,山东省高达36339亿元。江西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0家,在中部省份排名第五,低于河南的60家、安徽的49家、湖北的48家、湖南的47家。江西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417家,河南3833家、安徽2362家、湖北1860家。 江西省以占全国3.3%的人口、2.3%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3.6%的粮食,有10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10名。多项农业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产品加工还亟待加强。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江西仅为53%。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85:1,落后于全国2.2:1的平均水平,远低同属中部省份的河南(2.53:1)、湖北(2.27:1)。 全省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不足35%,远低于山东的65%,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省级龙头企业职工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20%,缺乏人才支撑。 另外,我国的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而江西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资源性的传统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记者札记:荆棘犹在,江西现代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欢迎继续关注《江西智慧农业“123+N”如何撬动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之(下)》。中国江西网财经记者将独家对话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聆听关于江西智慧农业“123+N”今后发展走向、如何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及创新建立农业投融资新机制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