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雁高飞头雁领 ——环北大坳村干部带领村民率先小康二三事 初春时节,笔者顺着美丽的锦江河畔,沿着大明边城景区的公路来到环北街道大坳村,村两委干部正光着膀子和卷起裤腿,带领村民修建村寨连户路,好一幅群雁高飞头雁领的干事创业热情画面。 
建强组织,打牢基层战斗堡垒 2011年11月,原县级铜仁市谢桥街道所辖的大坳村划归环北街道管理,标志着环北街道的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济困、率先小康等各项工作的重点将向大坳村倾斜,着力缩小大坳村与其他10个村(社区)的差距。全村12个村民组1759位村民也怀着期待的目光,希望能像铜仁主城区的社区群众一样一齐同步小康。环北街道不负众望,巧借2013年村两委换届之机,放手发动群众对村两委干部进行直选,把村里公道正派的致富带头人选入村两委,老党员张应福被党员们选为村支书,在铜仁城区从事合伙经营的优秀青年何跃被大伙推选为"当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刘昌华当选为副主任,建筑工程包工头刘海被选为村委会委员。何跃不当老板当"村官",在大坳村被群众传为佳话。 
争取项目,助力村民同步小康 大坳村新一届两委组成后,迅速进行了责任分工,议定把工作重点放在项目争取和优质服务上,着力改变大坳这个城郊村明显落后于环北5个城中村的垫底局面。何跃走马上任大坳村村委会主任后,充分利用他合伙经商办企业的人脉关系,请来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政府领导进行"问计",开出同步小康的"处方"。通过何跃的多方求教,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大坳村响亮提出:以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明边城和万山谢桥新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优乡村旅游,并于2015年分别在12个村民组栽种桃树3.5万株,待桃树成林开花结果后,向地名管理部门申请,把大坳村改为"桃花源村"。紧接着,环北街道向上争取到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亦放在大坳村实施。大项目在大坳村实施,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硬化的连户路、哗哗的自来水、富有侗家特色的楼房掩映在了青山绿水间。 
不忘初心,打造"半小时工作法" 为了更好地兑现当初当选为村干部时说出的掷地有声的诺言,村两委又着力在"优质服务"四个字上大做文章,主动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接,创新地推出"半小时工作法",切实解决以往村民有事找村干部出现"人难找"和"事难办"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村民跑冤枉路、多等一刻钟的现象发生,"半小时工作法"规定,对村里的分散五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重度残疾人的低保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除了领取银行存折外,其他诸如资料申报、实物领取等,一律实行村干部上门代办;对普通村民涉及到的计划生育、危房改造、灾情救助、教育救助、信访维稳等社会事务一律必须在半小时内办结。此外,何跃为改变村干部无址办公的突出问题,毅然拿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20万元,并向碧江区卫计局、环北街道、区委统战部等部门和爱心企业求援筹得9万元,共计29万元,于2015年底修建一栋一楼一底的村委会办公楼,结束了昔日大坳村群众有事到处寻找村干部的尴尬局面。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千斤靠舵手。近年来,大坳村两委干部不计个人得失、辛勤付出,换来果满枝头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引导17户26人利用征地拆迁补偿款购买货(客)车从事货(客)运业务,2户5人发展壮大养猪规模,6户19人创办农家乐,27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大明边城景区和万山区谢桥新区就业,97户416人重残重病无力脱贫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助,确保群众衣食无忧、吃穿不愁,大坳村的全体党员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在全面小康、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这是我的“党建名片”,点图有惊喜哦! 
精品党建推荐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微信号:trswzzb 审核:杨立 编辑:黄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