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迈的母亲只知道两个去处,一个是我曾经上学的地方,一个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虽然我们也早已成为父母,但她对我们的爱,始终是不离不弃。为此,她奋斗了六七十年,现在还不懈奋斗着。 
母亲斑白的双鬓和慈祥的笑容,定格在在春天的边缘,我走读着她的微笑,也感受着她油然散发的母爱和亲情。 
父母的家是我的家,但我的家却不是他们的。就像这个城市,就像我,如今只是他们的梦想,只能远远守望。或许,父母的城市只是一个人,而我不过是她种在城里的那棵庄稼。 
父亲,早早当家,事必躬亲,任劳任怨,他孝顺、吃苦、坚强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 
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童年的记忆都是一些玩耍的小伙伴儿,村间的小路,黄褐色的土地,满眼的杨树,村旁的小河,还有那可爱调皮的牛羊…… 
斯文小帅哥,他懂事的举动,丝毫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 
不说了,这是每个农村孩子们的最爱,一听到吆喝声,一批小屁孩就会闻风而来。 
村里的健身器材和活动的场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真的没想到,在乡村居然也有了这样的装备,这是哪个村啊? 
有时,很多人会以物质的多少,来评价爱情。在我这里,我却嗤之以鼻,真正的爱情,就是夫唱妇随,因为夫妻恩爱,苦也甜。 
老式的柴油三轮车,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发动机的声响,在乡村制造喧闹的,已不再是孩子们玩“杀羊羔”游戏时发出的呐喊。 
修缮房屋的村民,站在高高的屋顶上,我在对着他们举起相机的一刹那,他们的眼神也即刻捕捉到了我。欣赏,在很多时候是互相的。 
农人们小心翼翼的侍弄着田地里的每个角落,生怕弄伤了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你看,每棵小葱都是那样精致。 
各家的必备。这些兑窝子里,写着每个家庭里往日的时光。 
平淡从容的母亲,满怀信心的过完一年又一年。 
晴朗的日子,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会喜欢在每天闲暇的时候,纷纷地走出家门。他们或迎着舒心的春风,在自家的房前左右结伴散步。 
整洁一新的水泥路,取代了满脚的泥泞,在下雨的时候,不穿雨鞋的我,走在上面都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给能干的婶子单独拍张照片。 
熟悉的小胡同,潜在我的潜意识中,在每个村庄,这样的胡同比比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象书签一样,被很多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们,认真地珍藏着。 
院落里,这些杂乱无序的摆放,却理清了我杂乱无序的思绪…… 
踏着熟悉的田间小道,随意而走,悠然而行,看路边这些不知名的小花开放,观天空云散云聚。同乡亲们打声招呼,与他们对话说笑,这个小小的地方,成了我心灵休憩的一方乐土。 
阳春三月,几场料峭的风雨缠绵过后,地里的泥土酥软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路旁,树枝上的花骨朵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安分。 
孤独的石磨,不断地被驱逐,从房内,到院子,又从院子里,安放在此。我们在外的游子,好像也是在演绎被故乡驱逐的过程。 
村景,应该说眼目所及之处,都是村景,同意吗? 
乡村有这样出彩的小路和这样的路灯,在二十年前,估计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的到…… 
茁壮成长的莴苣菜。 
腼腆的大叔。 
干净的小院。 
屋旁的柿子树。嘿嘿,是柿子树吗? 
看孩子的年轻母亲,守护着孩子,也守护着老家。 
村庄历史的见证者。 
引火中…… 
在田头,极目远眺,弥望的是翠碧葱茏,浩瀚无垠。那熊熊燃烧着的绿啊,仿佛一块极大极大的绿毯铺着,饱满、明亮、深沉、厚重;那轻轻荡漾的的绿呀,又仿佛为大地系上一袭绿色长裙,让大地肌肤妩媚,摇曳多姿。 
村头的人家与麦田为邻。 
回家开门,一旁的孩子显得迫不及待。 
村庄一隅。处处散发着醉人的乡土气息。 
捋稻草的大嫂。搓绳打包,仍是不少家庭的主要副业。 
村庄一隅。 
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的迈着悠闲的步子。 
三月的早春很温暖,阳光不紧不慢的照射在每个村落,暖暖的阳光让人很感觉温暖。这个三月的早春很温馨,月光不紧不慢的流泻在河水里,温馨的月光让人很感觉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