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 (记者王婧)在位于北京东南五环的朝阳区黑庄户乡,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正在施工中。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亚洲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施工现场。 建成后将实行统一电子结算 早上六点半,黑庄户乡已经沐浴在朝霞中。王继红停好车,迈进印有“北京建工”字样的宫墙红大门,走向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施工现场。作为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的项目常务副经理,王继红每天清晨都要到工地上转一大圈。“这个工程体量相当大,论建筑面积足有三个‘鸟巢’大小,每天施工涉及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总要尽早来走一圈心里才觉得踏实”,他边转边看边指挥,一圈转下来,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我只要一到工地上,想到我们正在建造亚洲单体最大‘菜篮子’的时候,就觉得浑身是劲儿”,今年46岁的王继红说道。 据了解,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是一项保障首都菜篮子供应的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工程位于朝阳区黑庄户乡,紧邻外埠农产品进京主要通道、东五环,京哈、京津、京沪高速和规划机场第二高速,一期占地面积305亩,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是亚洲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去年4月22日工程正式开工。 据建设单位北京菜篮子集团介绍,在黑庄户地区高水平建设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与新发地形成未来全市农产品安全供应的双核保障机制,这是北京市早在《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的构想。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2020年,北京四环内区域性专业市场将实现有序调整退出,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定位为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和应急储备平台。建成后,将实行统一电子结算,实现“交易展销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应急储备中心、理货配送中心”的智慧集成化管理,最大化减少流通环节,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及对土地面积的依赖程度,减少交通流量和环境污染,由北京建工集团旗下的国建集团负责具体施工。 超大施工现场繁忙中井井有条 走进施工现场,走过一条长长的甬道,来到临边防护围栏前,眼前就是60多万平方米的超大体量施工现场。13台塔吊在施工现场不同部位不停挥动着长臂,完成着一次次超大跨度的运输吊装。在北京建工项目团队过去一年的努力奋战下,工程正负零以下的地下结构施工正在临近尾声,绿色的运输卡车正在川流不息地进行着土方回填,整个施工现场一派井井有条的繁忙景象。 然而相比规模巨大的作业面,现场区域内用于大型机械、物料加工的运输通行的空间却是非常狭窄和逼仄,项目的两道“长边”几乎只够运输车辆通过,场地内也是寸土寸金,以至于浇筑混凝土的汽车泵开不进场内,只能采用车载泵。为了提高浇筑速度,项目团队采取了在基槽北侧部署4台车载泵、槽下4台布料机同时浇筑的办法。与此同时,混凝土罐车、材料运输车,全部在场内按照固定路线逆时针单行,将现场道路内侧半幅路用于停放车载泵和混凝土罐车作业,外侧半幅路循环通行,避免了车辆拥堵,保证循环道路时时畅通、其他作业有序进行。“这条路线是我们项目团队提早入手,经过各种设计、构思、推翻、再构思形成的最终、也是最优方案”,回想起当时的工作状态,王继红表示,“主要考验的是耐心和细致”。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将每辆罐车的浇筑时间精确到了“分秒必争”的程度。凭借这样的精细和智慧,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将这条“微循环”跑成了项目运行的“大动脉”,保证着项目的不断推进。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这个春天,亚洲单体最大“菜篮子”工程已经迅速复工,很快,这里的一线作业人员将达到4500人左右。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王继红有着更多的期待,“进入地面结构施工后,你会发现这里的面貌每天都有新变化。我们是以‘建德立业、工于品质’为信条的北京建工人,我们的安全施工、品质施工连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大局,更连着全体市民的‘菜篮子’。不远的未来,从这里通过精准化配送走出的安全农产品将送达百姓的餐桌,也包括我家的餐桌。为了这一天的尽早来临,我们会竭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