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台湾农村人口的比重是60%,现在的比重约为13%,有研究表明,台湾农民的收入是大陆的25倍,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民收入不菲,农村大体保持原来的生态。 ?1x2x3,农业6级化 在台湾,“农业6级化”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在他们的概念里,生产、加工、行销是1、2、3的关系,产业链尽量向后延伸,从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和品质,提升到注重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再利用营销环节最大限度提升价值,是农业利益最大化。 一级是各地特色的农产品;二级是将产品深度加工,然后包装和行销后变成伴手礼;三级则是搭配深度体验、互动、住宿等活动。 “一乘二乘三就是六,而不是加法,因为这些要素只要有一个是零,就不会有效果。” 
以台湾中山休闲农业区盛产的柚子为例,开发出以柚子为原材料的精油、香皂、木雕等产品,更会把柚子树提前“卖”出去:让前来游玩的城市人以每棵树7500元台币的价格“认领”。
开花季,农民来赏花;遇到台风时,主人会主动询问果树的受灾情况;收获时,游客会在采摘的过程中体会丰收的快乐,也可以自己动手用果实做点香皂、洗发水或精油带回去享用。 
?两大卖点 一是卖风景:游客深度参与,农民直接互动 台湾有很多农场,农场最大的产值就是农民的水平。这里每个农场,都由农民亲自做导游,他们的工作就是向城市游客“讲农村的事”,一棵树、一株草、一片叶子、一只飞虫都有故事可讲。 从生产到加工,游客都深度参与其中,这构成行销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民增收的法宝。 二是卖温情:融入在地文化、故事 农村风光好,如果故事不能讲好,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 宜兰县境内有14个区域在做休闲农业,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这不是因为谁复制了谁的成功经验,而是因为向脚下的土地学习,传承了当地文化。成功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农业最大的产值是农民的素质和水平,唯有内涵、文化不怕复制,不怕竞争。 
?抱团取暖 在台湾,99%的农户加入了农会组织。农会机构完善,自治性很强,完全独立,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的增强,保护农民的权益和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如中山休闲农业区17家农户采取抱团模式,成立中山休闲农业区发展协会,集体选举出总干事、理事、组长等职位。农会每年会对农民进行多次培训,大多数情况下由农民自己提出需求,农会农委提出申请,最后由农委派专家进行授课。 台湾农会既管金融又管产销,一个地区的农会会带来全区域农户的发展。 
做休闲农业如果不去一次台湾,是极大的缺憾,去了台湾,不跟懂行的人一起走就是极大的浪费;4月最后一个星期,农学谷“溯源台湾休闲农业深造班”将要集结出发,还在寻找方向,还在苦寻创意,还在踌躇不前,不妨跟最懂台湾农业的专家一起去看,报名咨询谷老师微信号(g2099999) 最有温度的新农人社群,关注微信号(WOA-O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