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前,根据父亲遗言,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邻镇的伯伯,他家中兄弟众多,母亲早逝,父亲一个人拉扯大一群孩子很吃力,伯伯因此错过了最好的婚配时机,一直打光棍,母亲听说对方无儿无女,觉得不会出现儿女矛盾,这才答应下来,在村里摆了两桌,正式接伯伯过门。 当初我们是反对的,就连村里人也不看好。觉得一个年近50的老头一直未婚一定是习惯不好,其实不然,生活在一起后才发现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农忙时回家一起种庄稼,农闲时就随着村里人外出打工挣钱,对自己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很孝顺,对我哥哥的女儿像亲生孙女一样很疼爱,分明是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人,可惜了一辈子无儿无女甚是遗憾。 
邻近清明节,趁着公司轮流放假我赶回家给先祖扫墓,刚到村边的公路上,远远看到伯伯在别人家的水田里犁地,回家去问母亲才知道,伯伯在给二婆婆家里犁地呢,犁田机是伯伯花了几千元钱买来的,打算给别人犁地挣点辛苦费,比去工地打工好多了,毕竟乡里乡亲的,总不用担心会结不了工钱,有了伯伯的犁田机,三亩田地一上午就翻好了,村里人不用再扛着锄头一锄头一锄头下苦力,由于省时省力,村里比较懒的人家的荒废田地全部都种上了庄稼。 
伯伯为人热情,做事踏实,吃苦耐劳,刚刚把机器拉回家的时候,为了尽快挽回成本,每天天微微亮就起床,出去给提前预约好的村里人犁田地,母亲看伯伯太辛苦,在家里煮好了鸡蛋给田间的伯伯送去,趁着吃饭的时候才坐在田边休息会儿。直到本金收回来后才休息了一天,开始打理自己的田地。 伯伯的口碑很好,收费也低,因此除了村里的人,邻村的人也会预约伯伯去犁地,除了幸苦费外,主人家还管中饭,送一包烟。不过遇到家里实在困难的,伯伯不拿幸苦费,干完活后只在对方家里吃顿便饭就收拾东西回家。 
村里的二婆婆是个留守老人,老伴前几年去世后,城里的儿子嫌弃老人邋遢,从来不回来看望老人也不给生活费,女儿觉得当娘的早年太偏心儿子也不理老太太,只当没有这个亲娘一般。伯伯看着二婆婆可怜,主动开着犁田机去给二婆婆打理两亩水田,帮着种点水稻维持生计。二婆婆对这个从外乡来的侄女婿直夸赞,村里人也都竖起大拇指。 
伯伯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换来一日三餐,也换来村里人的认可。伯伯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形象代表,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才构成了最美乡村.春耕图。 (麻辣飘香文,图文无关) 关注头条号“麻辣飘香”每日为您更新原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