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甲老人敢担当乐奉献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记山东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本欣的先进事迹 潍坊保健讯 近几年,诸城市南部山区由于基础设施差,土地瘠薄,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加上连续三年大旱,粮食价格不稳,致使很多旱、薄、沟、坡地被荒弃,野草杂树丛生,夏天有点绿,冬天野茫茫,沙尘飞扬,一片凄凉。每当看到因老因病处于返贫边缘的乡亲,山东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本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感汗颜愧疚。怎么办?扶贫给钱,救急不求穷,难道就让家乡父老永远戴顶穷帽子吗?他心有不甘。他曾经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但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更是情有独钟,有着先天优势,于是他就动起了心思,利用出国和国内考察学习的机会,在吉林、辽宁铁岭、本溪、辽阳和本地安丘市,发现榛子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及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产业,已具备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他认定这是山区脱贫的一条新路子,既可改造利用荒山,又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此他求教中国林科院专家教授,从他们十多年杂交培育、繁苗、高产栽培对比结果中进行观察,从不同地域、气候、土壤试验成功的54个品种中,筛选出十余个适合山东地区栽培的优良榛种,种植到诸城南部山区。 魏本欣定点扶贫的胡沟村,179户,560口人,四面环山,经济条件差,精准扶贫识别贫困户有26户53人。这个村土地种植规模小,成本高,方式单一,小麦、玉米常年轮作,无高效产业和龙头企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少,人口老弱病残多,能、精、壮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 面对荒山和农村贫穷面貌,魏本欣自我加压,明知路途险,偏向险峰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挑重担。为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种地靠天吃饭和饮水“用水难”, 在胡沟南岭和东岭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水库2座,新建扬水站1座,铺设供水管道6000米和滴灌设施,无偿供周边村民浇地、植树,使周边300亩小米种植园和200亩玉米喜获丰收;同时垒砌排水沟1100米,安装自来水主管道1000米、支管道2200米、入户管道2500米,使自来水入户,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投资200万元修环山路和联村道路18公里,交通不便困扰了几辈子山区群众的难题。他还建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脱贫长效机制,动员村民土地流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整合村庄土地资源和水塘河道,建设农业园区,使村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增值增效,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实行扶贫动态管理制度,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对已经脱贫销号的贫困户,脱贫攻坚期内继续给予帮扶,促进稳定脱贫,直至完全脱贫。 为了变输血为造血,在基础性扶贫的同时,魏本欣铺下身子,把眼光聚焦在精准扶贫上,因地制宜,发展榛子产业,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平欧杂交榛子是以欧洲大榛子为父本,以平榛子(我国东北野生榛子)为母本,通过远缘杂交所选育成功的一个新型经济林品种。榛子在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只有东北少量种植,大多是质次量小的野生榛子。在山东种植能成活?能结果?结了果卖给谁?每亩经济效益多少?农民不认可怎么办?问题一大堆,魏本欣不犹豫不退缩,想办法一样样解决。他注意搞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以“十棵低保、百棵养老、千棵发家、万棵富民”为口号,影响和带动农民种植。他以企业实力为后盾,先期投资600万元,在胡沟村南岭253亩山场,栽上引进的一年、二年生榛子树苗,来个示范拉动。苗子种上不久,遇上大旱,树苗奄奄一息。魏本欣不分昼夜,身先士卒,调动大小车辆十几台,连续三个月,从镇上拉水抗旱保苗。为彻底解决抗旱用水问题,他又投资600多万元,在上康岭村修建两座水库,并修建环山路和乡村道路18公里。 当地群众看到魏本欣这个外来人敢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投血本来实的,心里的顾虑慢慢打消了。魏本欣趁热打铁,通过流转胡沟、上康岭、下康岭、大山、小山等村庄土地5000亩,投入1535万元,雇用20多台挖掘机,奋战五个多月,将荒废多年的七八个荒山土岭,全面进行土地治理,一层层环山绕岭如大寨梯田,并铺设滴灌节水设施,建成山东华山万亩平欧大榛子示范基地。这个项目,每亩每年纯收入8000-10000元,全产业链产值8000万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去年以来,已初步建成5000亩,种植榛树50万棵;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首席专家,中国经济林协会榛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禧教授合作引种驯化适合山东气候特点的平欧大榛子苗圃200万株。对转让土地的农民,安排在园区内当工人,每人年薪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周边村民带来600万元的收益。还安置无技能、无特长、家庭脱离不开家庭困难劳动力500多人,直接收益1000万元,大大改善了山区人们的物质生活。 为使榛子产业普惠山区农户,魏本欣采取成本价提供苗木,用土地入股的方式扩大受惠面。在未入盛果期的前5年,为入股农户发放工资,提供技术指导。进入盛果期后,再按效益分红。现入股已有2000多人,分红多的一百多万元,少的四、五万元。面对诸城南部山区近十几万亩荒山、沟坡,魏本欣有了更长更远的规划,三年内,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深加工+互联网”的模式,带动周边3000个农户、6个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实现2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为山区人们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做出了标准示范带动作用。 魏本欣,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1955年12月出生于诸城皇华镇西山坡村,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山东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铸造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潍坊市铸造协会副会长,诸城市优秀政协委员、诸城市工商联副主席,先后荣获山东省铸造行业优秀企业家、山东低碳功勋、潍坊富民兴潍奖章、潍坊市爱职工优秀厂长、诸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诸城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公司自2000年6月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一家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品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产值、税收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累计为国家创造利税1.7亿元。先后为灾区救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捐款500多万元。魏本欣出身农民,不忘初心,在创业之初,就将“创业”和“济贫”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荒山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作为公司理念,情系扶贫,奉献爱心,以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了一位农民企业家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奉献之歌。他先后招收当地500多名农民当工人,职工年均收入六七万元,促进了山区群众脱贫。2006年以来,又在苏轼密州出猎的常山东麓,投资2400万元,大搞生态开发,改造绿化荒山360多亩,栽植平欧杂交榛子、茶叶、樱桃、桃树、苹果等优质苗木100多万株,在沈家沟、姑子庵、小展村,修建水库2座,打井3眼,无偿为当地农民浇地、植树,解决了当地群众多年来吃水难和靠天种地的难题。他去年虽已办退休手续,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冲在第一线,甘当扶贫先锋,主动承担起了胡沟村精准扶贫任务。(记者王玉龙 通讯员 管延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