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自三月始,气温回升较慢,多数塘口养殖水环境水体肥度较瘦,养殖池塘溶氧较低,便于池塘中的有害细菌、真菌(水霉)等大量滋生。 
有这样一种常见现象,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水温在12——20℃)。 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严重时在体表或卵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又称“白毛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霉。 水霉营腐生生活,主要侵袭伤口,健康的鱼不易感染。所以鱼体在运输、转塘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水环境不好,溶氧偏低、越冬冻伤等都易引起该病。 
该病的病因: 1、鱼体体表创伤; 2、养殖水体中存在水霉孢子(当水霉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养分迅速萌芽生长)。 防控方法: 1、放苗前,池塘用“乌金膏+活肥(1:2)20亩/组”肥好水,肥好一塘水,保持早期养殖池塘藻类结构稳定,提高了养殖池塘的溶氧,降低了放苗下塘的应激反应,同时一个好的养殖水环境也能够有效降低有害病原菌(水霉等)的滋生; 2、提前放苗或在放苗过程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病原菌感染的接触点; 3、放苗后,做好鱼体、水体消毒工作(选用超碘3亩/瓶,早期使用超碘效果好,对养殖水体刺激小,同时能够释放游离碘,破坏菌体新陈代谢,使细菌等微生物失活,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杀灭作用。)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