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校教师配比执行的还是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23。这个标准是按照班额45人来定的,一个班差不多是两个教师。看看大家怎么说: 1、编制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命运这一僵化模式。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他们何时才能分离出来,在他的身上实现劳有所得,同工同酬,还其公平。 2、乡村教师往城里去,退休人员没及时补上,城里教师四十多就不上课了,因为年青教师用不完,一个县级市教育局里就有一百二十个人。整天折腾一线教师,人浮于世,沒人管,真悲哀。 3、乡村教师中吃闲饭的人太多了。 4、有关系的老师以借调形式人调走了,编制还在原校,若上级深度调查,人再暂时回去。但深查率几乎为零。有许多有关系的教师已以借调名义十多年了,编制还在原农村学校。非常搞笑的一幕!帮借调的领导得到实惠,又不担责任,有关系的教师又达到在城市的目的,乡村学校上面看编制够,甚至编制超,但就是真正在乡村教的教师不够,甚至无,只得请社会上的临时教师了,而临时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往往一边教书一边找其他工作,找到更好一点的,立马走人,学校再找另外的临时工,如此恶性循环,农村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悲惨的农村小孩教育!!! ....
小编总结了下,或许有这几个原因:1、乡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人身兼英语、音乐、美术、思品等等课程;2、乡村教师缺少新鲜血液,敢问哪位年轻人愿意去?就算去了,能长久待下去吗?3、乡村教师没有晋升空间。与其在乡村当一名公办学校的普通教师,还不如去城里当一名晚上和朋友看电影周末去踏青的普通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