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远莉/文 杨昌鼎/图)“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州公路里程突破18000公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力争上游,后发赶超的实际行动一浪高过一浪。 
黔南州州委书记龙长春 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黔南州州委书记龙长春在接受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黔南州将全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全省重大战略,又能发挥黔南比较优势、彰显黔南特色的发展新路,为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奋斗。 发展—— 城乡“焕”新貌 人民得实惠 过去五年,是黔南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2016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是2011年的2.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80元、8850元,分别是2011年的1.8倍、1.9倍,经济发展满意度连续2年位列全省第一;位于黔南的平塘县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大射电天文望远镜竣工;成功举办了中国物流国际(都匀)峰会、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 交通方面,过去5年,黔南大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里程突破18000公里。黔桂铁路完成改造,贵广高铁、沪昆客专开通,黔南迈进“高铁时代”。如今,黔南高速路网在全省最密、高铁里程最长、站点最多。 农业方面,当前全州已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52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68家。2016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192.2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工业方面,5年来,都匀市甘塘产业园、长顺威远工业园区、平塘县工业园区等一个个标准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全州各县(市、区)拔地而起。如今已入驻园区企业超过1800多户,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近700亿元,解决就业近15万人。 与此同时,黔南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5年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4万,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103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生态—— 守两条底线 建“绿色黔南” 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过去5年,黔南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实施“绿色黔南”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黔南共完成造林38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9%;建成南沙洲、杉木湖等42个城市公园,新增都匀清水江等8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贵定甘溪国家森林公园;连续举办4届“水生态文明·黔南论坛”;荔波、三都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达40%。 此外,黔南被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都匀荣膺“全球绿色城市”,瓮福千亿级园区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龙里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黔南州还颁布实施了剑江河、樟江流域、古树名木、FAST设施及电磁波宁静区等保护条例。 生态文明建设,让黔南旅游“好花正红”。如今,黔南州已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以上旅游资源30多处,保护区总面积为279万亩,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和湿地公园面积为295万亩,占州国土面积的7.51%。平塘大射电科普旅游、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三都水族文化、都匀毛尖茶山游、都匀经济开发区影视城休闲游等大放异彩。2016年全州共接待游客6708.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603.04亿元,旅游收入比2015年增长42.7%。 未来—— 奋战5年 决胜全面小康 龙长春说,未来5年,黔南将紧紧围绕“发扬大射电创新精神,唱响好花红民族绚歌,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紧扣“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努力把“都匀”建成“都市”;以福泉、瓮安煤电磷一体化,贵定农产品加工,独山装备制造为支撑,着力打造“泛都匀”经济圈,推动“一圈”重点突破;以三都、荔波、罗甸、平塘为重点,以民族文化、喀斯特地质公园、天文科普旅游为支撑,着力打造“南翼”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千亿级全域旅游增长极,力争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6%以上;以惠水、长顺、龙里、贵定为主的服务业、航空港经济、民族制药为支撑,着力打造“北翼”环贵阳、邻贵安经济带,经济发展呈现“一圈”引领、“两翼”齐飞的良好态势。 力争到2021年,黔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总量在全国民族自治州中排位“进四争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0%以上,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勇当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桥头堡、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领头雁,以发展促进改善民生,助推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