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人,尤其是家族中七大姑八大姨、亲戚众多的,很多都有着这样的经历:一同玩耍大的小伙伴,若论起辈份来,却是叔侄或是姑侄等类似的关系。甚至于,五、六十岁的人要喊十来岁的孩子‘爷爷’。 
图文无关 这种辈份可不是乱排的,五伏内的亲戚才排。在农村,没出五伏的便是血亲,北方有的地方也称“一个院里的”。五伏是指五辈人,即:己身兄弟姐妹、父辈、祖父辈、曾祖、高祖五辈。五伏之内的兄弟姐妹应该拜同一个祖宗的。
早年间,农村人对礼节颇为讲究,五伏以内排序下来,辈份摆在那里,应该叫啥的就叫啥,来不得半点含糊。是以,老人叫小孩子‘爷爷’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所谓的“萝卜不大,长在辈上”。 
听村里的长辈讲,辈份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含义,即,穷大辈,富小辈:越是辈份大,说明祖上一支过的越穷,反之,辈份越小,过的越好、富裕。
因为,早年间流行早婚,同族同辈、相同年龄的男子,家里过的好的,十一、二岁便结婚了,而穷苦家的孩子还在为吃喝打拼;等到了三十几岁,穷人家的大龄青年好不容易娶了媳妇,当了爹;富人家的男子已经做爷爷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便差了一个辈份,成了叔侄。这样演变下来,便成了:越是家境富裕,辈份越小,越穷辈则越大。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发展大变样,穷大辈,富小辈的说法,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近几十年来,农村家庭大都是一、二个孩子,族群人数少了很多,且多数外出打工,五伏血亲也淡了不少,很多人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年纪相仿不同辈的,彼此间也不再叔叔、大爷的称呼,大都直呼其名。但,若是真正说道起来,萝卜再小还是长在那个辈上。 
至于当今,二胎开放,小孩子有个年龄相差无几的小叔叔、小阿姨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文由头条号作者,三农视界原创,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