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说,“很多时候,最不了解我们的人,反而是我们的父母。” 不管对与错,总之如今,90后的我们也到为人父母的年纪了!于是,你立志要更包容更坦然的接受孩子的个性与特性。 可是,精神越来越丰盈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厌食的问题依然存在。 记得小时候,不想吃饭没胃口的时候,会跟妈妈说,想喝哇哈哈。哇哈哈承包了儿时所有的胃口不佳,那时口口相传的广告词是“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卖的是一种可以促进食欲的口服液。这口服液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名扬天下。 这也从侧面反证了一个事实:厌食太普遍了,不爱吃饭的孩子太多。 近几年,二胎政策开放,这一数据也只增不减。可是,哇哈哈却不再是当年的哇哈哈了…. 
孩子不爱吃饭俨然成了从古至今父母们最为头疼的事情。 我见过不少为此忧心忡忡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吃饭费尽心思,用尽了能够想得到的所有办法。阿花曾经就是其中之一。 阿花说她的孩子尤其不爱吃米饭,每次吃饭都想法折腾人,来延缓家长对他的“逼迫”。他先要妈妈喂饭,让爸爸和奶奶出去站门外;妈妈刚喂两口,让妈妈出去,要爸爸进来喂。一顿饭就这样让三个大人走马灯似地不停地来来去去。他每顿饭都在提条件,不断创新着折腾人的方法。想到某个小朋友的玩具,就要求马上给他也买那个玩具,否则不吃饭,第二天买都不行。他的父母就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可每个玩具拿到手上一小会儿就厌倦了,就要换新的,他父母就不停地向别的小朋友借玩具。有的小朋友不愿把玩具给他,小男孩就更变本加厉地以不吃饭来要挟父母,他的父母于是厚着脸给别的小朋友做思想工作。而小男孩拿到父母讨来的玩具,不得不张嘴吃饭时,宛如对手中的玩具有仇,趁大人不提防,就扔到地上…… 
你看到这里是不是也感同身受? 翻阅了一本本育儿宝典,咨询了无数育儿专家,试尽了无数方法。有一天,她突然想到,育儿书育儿专家们都把这一现象归结于孩子身上了,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反之,他们觉得孩子的味觉没有那么灵敏,因而只考虑营养搭配忽略了食物本身。会不会是食物的问题呢。 于是,她开始尝试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米。 “那一阵,家里真是处处是米,什么响水米,各种品牌的五常米,泰国米,进口米…..” 起初也没在意,有一天上午十点多,宝贝就跟奶奶嚷嚷要吃米饭,我们都很诧异,急忙去看昨天吃的哪个,原来就是朋友送的一袋米。 那天,宝宝自己端了一碗米,不等菜出锅,就着豆瓣酱吃完了。虽然场面有点 “心酸”,但是看着他不再挑食,心里特别欣慰。 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不挑食了,每餐都能吃一碗米,而且会主动要求加饭。 二胎开放以后,第二个baby现在的辅食都是直接用这个米和胡萝卜什么的,一起打成糊,每次能喝一大杯,姐姐有时还要偷偷来喝一些。 看着他俩食欲这么好,真的很放心和很省心。 
原来,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还是自己,不一定完全听信大众育儿的普遍规律,同时呢,也想让更多跟我一样的妈妈们能够有所参考。 听朋友说,这个米是他们公司全程监管,人工种植,手工采割,完全不抛光的。所以,孩子的胃口也实在是灵敏的很呢,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