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家乡的“喜”与“忧”
2017-05-04   来源:大连农批网  作者:约定之日   字体:【 】  浏览:56次   评论:0

今年“五一”放假,我没有选择外出旅游。处于对家乡的想往和眷恋,依然决定回农村老家看看,去感受一下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冀东平原,土地肥沃,一马平川,是远近闻名的产麦区。每到四、五月份,这里如同一望无垠的“绿海”,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麦田里碧浪翻滚,一眼望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爽快感受。春天回老家“看青”,比累死累活地去外出“周游”景点轻松自在得多。

“五一”的当天,我骑着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几乎绕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原来古老破旧的村庄,已经被充满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取而代之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感到越来越“陌生”了。令我惊喜和欣慰的是,村里过去弯弯曲曲又狭窄的街道全部取直拓宽了,路面全部硬化了,光滑平坦,两侧都安装了和城市一样的路灯,晚上灯火通明,彻底告别了过去“黑灯瞎火看不清、走路要拿手电筒”的时代。环村公路建设全部实现了硬化和标准化,交通十分便利。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出入口戳起了“大牌坊”。这是村庄名称的标志。这个“大牌坊”是前几年建造的,足有8米高、6米宽,造型美观、时尚别致,真够气派!“大牌坊”左右两个1米见方的立柱上刻着“喜迎天下客、共建新农村”的10个烫金大字,在太阳射照耀下金光四射,诱发着一股浓浓的开放气息和发展活力。

更让我羡慕不已的是,近几年有十多家农户在新批的宅基地上盖起了“小洋楼”。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村里家家户户都翻盖和新建了漂亮宽绰的新房,烧火做饭都用上了沼气和煤气罐。过去家家户户“炊烟上天”、甚至“烟熏火燎”、污染空气的现象已经“绝迹”了。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一些靠创业发家致富的农户,还在村北边排列有序地盖起了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洋楼”,乡亲们叫它“别墅群”。屋子里的摆设全部现代化,有的超过了城市居民。我每次逢年遇节回老家,乡亲们见到我,总是拽着我去他家的“小洋楼”看一看或住一住。如今,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都购置了“小汽车”,出出进进可风光了。过去,村民饮水用水,都要去村里几个固定的“水楼子”担水或用水柜拉水。现在全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我在田野上看到,足有200多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在一马平川的沃土上崛起,成了农民致富的“小银行”。

孩子们上学不用家长和老人辛辛苦苦地“接送”了,为了接送孩子们去邻村学校上下学,村里专门购置了两辆中巴面包车,设立了两个固定接送站(房),司机师傅接送孩子准时准点、风雨不误,家长们没有一点忧虑感,可以一门心思地忙生产、忙家务、忙赚钱。对考上大学的孩子,村里还设立了“奖励基金”,视家庭条件和考入学府的高低,分别奖给三到五千元的奖金。

农民看病方便多了,基本实现了“不出村”。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卫生室,常用医疗设备和药品也比较齐全。农民有个头疼闹热、感冒之类的小病,再也不用跑镇上、县城和市里的医院了,而且还享受一定比例的医药费报销。

农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村里投资建起了800平米的文化娱乐广场,购置了排椅、老人和儿童健身器材,每天晚上都有锣鼓乐器轰鸣,唱歌的、跳舞的、扭秧歌的、跳绳和踢毽子的,洋溢着一片火热的场面。文明向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彻底打破了昔日农民“夏天门口歇凉拉家常,冬天蹲在墙根底下晒太阳”的那种精神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的状况;农家书屋成了吸引农民充电的“科技大讲堂”;现在,村里耍钱闹鬼、小偷小摸、民事纠纷、上访告状的现象基本没有了;街坊邻里关系和睦和谐、互帮互助的多了。整个村子变得“新”了;变得“洋”了;变得“活”了;变得“火”了。归根结底可概括为:是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滋润了农民的心田。

我的家乡变化,是全国无数农村变化的一个真实缩影。综观全国,农村趋于城镇化;农民生活城市化;农村“追”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这是我今年“五一”回农村收获的最大之喜。

但也有使我感到“担忧”的地方。“垃圾围村”与“美丽乡村”建设极不协调。村里虽然设立了卫生保洁员,但他们主要是负责村内的公共卫生,每天都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有些村民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往村边公路两旁一扔就了事,冒出了几处“垃圾堆”和“垃圾坑”。村民反映说,“垃圾消化”的确是个“大难题”,我们也不想乱倒乱放,实在是无奈呀!

村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蓄水大坑”全都填平了,被一些农户“近水楼台”盖上了建筑物,或种上了蔬菜等农作物,有的还栽上了不同品种的树木。田间路两侧的排水沟渠也被“消灭”了,行人过路“错车”免不掉轧地绕一下就过去了。过去没村里的“蓄水大坑”,每到夏天雨水季节,自然起到“储水”作用,下地劳动回来中午和傍晚都喜欢下坑洗个澡、解解乏,顺便洗涮一些衣服。冬天,大人和孩子还可以去大坑滑冰玩。夏季,遇到大雨和暴雨,大坑水满了可以顺着路旁预留的水沟径直流向河流和大海。现在,一旦遇到大雨和暴雨,村内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不免会酿成“水泡村”。平掉农田里的排水沟和泄洪渠,图的是多增加点耕地面积,也为了方便农机化作业。在与村干部和村民闲聊中,他们这样认为,现在地下水逐年下降,天旱少雨,不必担心发生水灾。所以水患意识淡化,对防汛设施建设不重视,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配套。据了解周边几个村也是这样。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村干部基本不在村部办公,不少人在县城和市里买房居住。村干部“脱岗”现象比较突出,传达文件和上级精神,一是靠喇叭广播,再就是习惯用手机遥控,搞“隐形办公”。村民有事根本找不到,村民管他们叫“满天飞”和“不照面”的干部。个别村干部还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被村民称之为“村霸”。

农村的“喜”与“忧”,我亲眼目睹、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但我坚信,美丽乡村的“美中不足”,会在新长征的征途中,弃除身上的“尘埃”和“污垢”,以健壮洁净的身躯和绚丽多彩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许贵元)

Tags: 责任编辑:约定之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饲料经销商! [下一篇]90后阳光小伙温情扶贫 自己尚在还..

最近访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