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仙桃,地上黄桃。”近年来,每到夏季,黄桃就成了市民追捧的水果。它个头大、味道鲜美,在水果界虽“价格不菲”,但却有着较高的 “江湖地位”。而黄桃的火爆,也让不少果农走上了发家之路。 眼下正值黄桃挂果之际,新报记者在资兴市汤溪镇采访到了一位种植黄桃的创业者——袁周明。因为黄桃,他已走在自己的小康之路上…… 
致富:种好自己的果,带动村民致富 在袁周明的精心呵护之下,黄桃品种得以改良。收获时节,桃园芳香四溢。当他再次拿着自己的桃子过炎陵去卖时,批发商惊叹于资兴也有这么纯正的黄桃。 经过不懈努力,袁周明种的黄桃逐渐在炎陵打响了名气。如今,袁周明的黄桃每年供不应求,尚在挂果时节,便有客户打电话预定。每年夏季,炎陵当地的收购商都愿意多出2块钱一斤,来买他的黄桃。 今年,他的黄桃也已被几家客户预定完毕。除了批发之外,袁周华的黄桃零售可卖到40块钱一公斤的高价。“作为一个再次回到农村创业的农民,我已经很满足了。”他告诉记者,他的13亩桃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棵桃树平均下来能够有3千多元的收入,一年的总收入可达到15万元上下。 袁周明的黄桃种出了技术,也种出了名气,一些村民慕名而来,希望在他的带领下致富。去年,袁周明成立了汤溪镇美猴王黄桃合作社,他将村里的贫困户纳入进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种桃技术传授给他们。如今,在坪子村的黄桃基地,成片的黄桃树已经在花开后长了绿油油的新叶。再过一年,贫困户家中的黄桃也将上市,这“致富果”将带领着大家共同致富。 转型:从挖煤民工到果农 在汤溪镇坪子村上坪组一处桃园里,主人袁周明正在给桃树除草。这位个头不高、穿着朴实的农民,将桃园中的桃树打理得十分漂亮。袁周明今年53岁,2009年开始种植黄桃,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黄桃专家。他种出来的黄桃,甚至在素有“黄桃之乡”的株洲炎陵县都受到追捧。 
1999年,袁周明开始接触煤炭生意,在北湖区鲁塘镇一家煤矿做包工头。“那个时候,煤的效益好,收入能达到2000块钱左右一个月,虽然自己是包工头,但也得经常下井作业,十分危险。”袁周明告诉记者,挖煤收入可观,但都是提着胆子、冒着生命危险在挣钱。而随着大政策的变化,国家对煤矿资源进行整合,不少煤矿相继关闭或改制。新能源逐渐代替了这种传统燃料,煤的价格也逐渐走下坡路。2007年,袁周明所在的煤矿倒闭,他不得不思考转型之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有人说黄桃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也贵,于是萌发了回家种桃子的想法。”袁周明告诉记者,因为家乡坪子村气候宜人,土壤大部分是砂性,适合桃树生长。下定决心后,袁周明开始回家创业,用打工赚到的几万块积蓄购买了桃树、开荒了土地,一心一意当起了果农。 艰辛:首次卖桃无功而返 汤溪镇毗邻株洲市炎陵县,而黄桃产业是炎陵的一大支柱性产业。为了抱团发展,在2011年黄桃首次收获那一年,袁周明将自己的“成果”带到炎陵县销售,没想到却遇上了难题。 “最开始那边的人知道我是外地黄桃,往往每斤会压价一块钱左右,加上运输费用与花费的时间,那就挣不了多少钱。”袁周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送了100公斤桃子过去,可炎陵的收购商却忽然从20元一公斤的收购价降到10元。 无奈之下,他又将桃子运回家。随后,他独自一人跑到郴州市场进行推销,在城区的超市中,他以低于普通桃子的批发价销售,可无人问津,“因为那个时候,郴州市面上的黄桃很少,很多超市怕消费者不接受。”袁周明说,第一次挂果,并没有收获的喜悦,反而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失落感。那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虽然卖掉了一些黄桃,“可大部分都在家中烂掉了。” 
问题出在哪里?自己精心种植出来的黄桃,为什么得不到认可?袁周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黄桃闯出一片天地来。于是,他开始对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也投入更多精力到每一棵黄桃树的呵护中来。 “只有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让你享受到最大的收获。”这是袁周明通过7年多种植经验所提炼出来的一句话。他说,种植黄桃是一件耗费精力与耐心的事情。在突破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袁周明花费了最大的精力来对待每一棵桃树。一年四季,袁周明都把这13亩桃园装在心里——初春时的放肥、剪枝,挂果初期的选果,结果后的套袋以及日常除草,他都亲力亲为、尽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