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春天,我带着满心期待,怀着一腔热血,像一只蝴蝶从大河飞向大江,来到了这座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小镇——汉王镇。这里的山,叫凤凰山;这里的水,是汉江水。这里不是我的故乡,却似我的故乡。从十年前第一次踏上汉王这片热土,也许就注定了今生的不解之缘。它清爽的风、满眼的绿、安静悠然的格调即刻平息了我满身的浮躁,在悠悠的山风吹来淡淡的青草气息中,我的心逐渐沉静下来,放慢了脚步,压低了声音,怕惊扰了小镇的美梦。 



第一次知道汉王镇的名字,源于小时候听爸爸说汉王的米好吃;初识汉王,源于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现紫阳中学校长)王继先生在课堂上朗诵的关于紫阳汉王擂鼓台的诗,“台名擂鼓与天齐,四顾群山座座低。隔断往来南北雁,只留日月过东西。”又识汉王,源于紫阳“普九”期间当解说,为省上的领导介绍彰显紫阳教育之不易的被誉为“陕西第一桩”的汉王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项目。再识汉王,源于为好朋友陈晓华到汉王袁家接亲。在此之后,不止一次的听说汉王:紫阳蒸盆子发源于汉王、汉王的马家营有古遗址、汉王的西河村有“十八罗汉”、汉王有个中坝岛、汉王的富硒变蛋远近闻名、汉王的皱皮柑能下火、汉王的白菜“没筋扯”、汉王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汉王人很热情…… 







说到汉王,肯定不得不想到汉王刘邦,这个小镇的确与刘邦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汉王,又叫汉城,汉王城。它是紫阳县、汉阴县、石泉县、汉滨区等四县区的交汇处,风景优美,文化繁荣,历史悠久。汉王镇位于紫阳县的西北方,南靠华子寨,北依铜锣湾,房子依山而建,居民傍水而居。史载汉王刘邦东进伐楚,路经此地筑土城驻扎军营,故名汉王城。南北朝时期,这里曾为汉阳县城。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又改回名字叫汉王镇。汉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出过不少政、商、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如:王隆奎、张先厚、赖贞武、黄建煕、樊远智、樊光春、黄振宙、何远波、樊光安、陈强、赵堂武、沈桂智、罗列、胡培德、田元成、陈群星、孙昌龙、杨大崇、田元彬、彭勇、钟长江、郭家成、孔凡星、罗华、吴冰峰、丁化龙、曾仲芳、张维灵、吴光明、任文统、黄振燕、黄振玉、王亮、赵峰、叶飞、曾健、吴成刚、王鹏、刘恩余、范羿、胡晓华、余兴健、张平德、赵支静、王玉、王佩、黄杰、王章应、吴贤高、武文飞、谢飞、冯厚明、冯厚平、张代兴、陈志心、张松树、陈显照、陈显国、陈显友、陈又兴、李锐、徐进财、周小松、周家义、向贞兵、吴晓松、陈康心、陈柱心、徐斌、熊天平、熊天勇、袁斌、陈忠祥、郭家佑、汤小军、吴明灯、王强等等。 



汉王,因为有了汉江而充满了灵气。汉王,因为有了擂鼓台而又多了几分神秘,相传张飞曾在此擂鼓退敌,故得名,被誉为“陕南小武当”“关南第一峰”。擂鼓台山岭起伏,群峰林立,怪石嶙峋,松竹相映,繁花似锦。附近的山崖上,还保存着明代古建筑,仍可见当时之势。擂鼓台的周围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在景区的大门上有题字为“擂鼓台森林公园”。从山下朝擂鼓台的金顶望去,擂鼓台就像一朵莲花,根在红尘中,花蕾摇曳在云雾之上。登上擂鼓台,头顶天空湛蓝,脚踏万亩良田,云雾之下的汉王西河村和安五村依稀可见。山下一层灰色,尘雾之上却是明澈蔚蓝。擂鼓台的李道长说,“我们就是从那一层浑浊的万丈红尘之中爬上来的。不管山下的天空如何变幻,云层之上的虚空始终不动,无雨也无晴,连云都没有,甚至也不存在一个虚空。”李道长是很有修为的人,每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每一个鸟鸣山更幽的清晨,他都会与箫声和古琴声相伴。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林立,就倍加珍惜这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镇。清晨,打开窗户,一阵清凉的风窜了进来,带着浓浓的青草的味道,汉王集镇不远处就是汉江和起伏的山峦,满眼都是翠绿,天蓝得没有一丝纤尘。一块块的耕地也如流水一般光滑而起伏错落着,那是春耕后充满希望的土地,青青的稻苗倔强地立在田里,一大片一大片被分割得四四方方。走出房屋,阳光透过花草树枝洒下来,光影中薄薄的雾气弥漫着,这是清晨的剪影,是山水的气息,也是汉王的味道。 




早上六点的汉王街上,早餐店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店营业了,经过一夜的肠胃梳理,肚子早已闹开了意见,在“边城小馄饨”店里,要一个唐小华独家制作的加煎鸡蛋的土家饼。或者到“一家人”的店里,要一碗酸菜牛肉米线,放一勺汉王人秘制的大蒜辣椒,光是色彩就已经很让人赞不绝口了。周边还有汉王老砂锅、小聚小桌烤鱼、小胖烧烤、品味居焖锅鱼、聚友轩火锅、小李炒菜、饶家农家乐等等,总有一种美食可以打动你的心。坐在那里一边享用着丰盛的早餐,一边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个个都是笑容满面而又悠然自得。店家则招呼着过路的行人:“到屋坐哦,进来喝杯茶嘛!”那份热情让人不忍拒绝。 




汉王的街,走不到头,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看似走到路尽头,转弯又是一条街。汉王的街道纵横交错,却没有显得杂乱无章,四纵四横的街道更是拉大了集镇的骨架,拉近了居民的心。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都能拉几句家常。在这个美丽的小镇,我独自一人却并不孤单,我和所有美好的事物一起,就是生活了。我猜想,天下的女孩子,如果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外生活,多多少少也是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我虽因工作忙,不能常回家,有时甚至几个周都回不了家,但每天和爸妈的微信联系,每周拨给家人的电话却也从不会落下。这个习惯,总是好的。 

汉王人是非常热情好客的,汉王人请客吃饭,我总结为“一请二拉三拖四拽”,非请到不可。汉王人请客不会临时起意,那必是几天前就要用心准备的。豆腐干、变蛋、花生米、酸辣大白菜、油炸汉江小鱼等,是必备的凉菜。粉条烧土鸡、皮豇豆炒腊肉、酸蒜苔炒肉丝、小炒羊肉、红豆腐蒸肉、家常豆腐、芝麻冬瓜、汉王白菜、酸辣土豆丝、四柱子(粉蒸肉、梅菜扣肉、蒸排骨、蒸糯米)四品碗(瘦肉丸子汤、鸡蛋汤、莲藕猪蹄汤、墨鱼汤)等是必备的热菜。如果你去汉王朋友家做客能吃到紫阳蒸盆子,那你必是难得的贵客。因为蒸盆子制作非常复杂,正宗的蒸盆子需要提前一天制作。紫阳蒸盆子也发源于汉王镇,始创于西汉年间,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率军东进伐楚,途径汉王镇时,当地士绅为了欢迎他,特地请本地厨师准备大摆筵席,可是军队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制作筵席来不及,厨师灵机一动,就将母鸡、猪蹄、鱿鱼和本地的黑木耳、莲藕、香菇等加入调料,放入大乌盆中,大火蒸制一夜。清晨,士兵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将乌盆里的菜吃了个精光,个个精神焕发。刘邦见状大喜,问菜名,厨师一时答不上来,刘邦看见桌上的乌盆,灵机一动说,叫“蒸盆子”。从此,这道菜便流传下来,还荣登“陕西十大名菜”榜。既然有好菜,无酒便不成席,汉王人能喝酒也是出了名的。开席就是共饮三杯,然后每人一个通关。如果你说:“我敬你一杯酒”,那一定会被满桌人嫌弃。因为“一”为单独的一个,汉王人解释为“独酒不出门”。如果你理解了汉王人的劝酒方式,你一定会醉在汉王,醉在汉王人的热情里。 





小镇的饭菜,是丰盛而精致的。美丽的小镇,农人忙碌,有些人家,早上吃点饭就匆匆出行,直到农活干完,才筋疲力尽回家。回家路上,夕阳西下,阳光依旧温柔拂过脸颊。他们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能闻到家人做好的饭菜飘香。几碗下肚,一天的疲劳,再也不在,心里满满都是幸福的滋味儿。汉王的农家菜,非但不将就,而且非常讲究。无论是请客,还是自己家里人吃饭,一定也是盘盘碟碟,形形色色,鲜艳夺目,吃着爽口,闻着醉人。在这个小镇,我们镇政府机关食堂的饭菜也能吃出“妈妈的味道”。在汉王工作的外地干部,不用担心值班时遇到机关食堂职工请假,不用害怕街上所有店铺都关了门,因为汉王本地的干部一定不会让你饿肚子。有个邹娟姐会为你做四菜一汤,有个叫罗黎的嫂子会为你做“满汉全席”,有个叫吴菊的老板娘会上山挖野菜给你做“感动到哭”,有个樊强妈妈会为你做“汉王好味道”,还有很多很多热情好客的本地干部,如美女陈婷、帅哥周家继等,会在你加班、值班时,为你送来樱桃、烧烤。这是汉王的好形象,也是汉王的人情味儿。 



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总爱站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久久地凝望汉王的山山水水。沉思,遐想,我觉得汉王的月色一定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什么呢?虽然无法形容,但一定有那一丛丛花草香,一条条烤鱼味儿,以及那远处飘来的菜香味儿。这里所有的香气都是接地气的,包括蔬菜水果。没有污染,只有纯绿色,纯天然;没有繁杂,只有简单;没有喧嚣,只有安宁;没有浮躁,只有淡雅。这就是汉王的美,汉王小镇上的独特味道。 







春暖花开后,雾气还在,乡村人家,有的睡到清晨六点就起床了。这里的村民有的也跑步,有的也进集镇卖菜,有的也逛菜市场。他们清晨起床,伸个腰,揉揉眼,用手挡住不算强烈的阳光,刹那间,就听见窗外不远处,鸟儿歌唱,农人赶集,烟儿四处飘散。不觉间,村民纷纷起床,鞋都没穿好,却懒散走出家门,站在老瓦房前水管边,或淘米、或抽烟、或扫地、或煮猪食、或是在厨房忙碌,没有停息。清早起来,开火、热水、做饭、炒菜,犒劳家人。如果是去汉王西河村,你一定要会说几句江南话。因为这是移民村,村里大多数人都姓陈。在清朝初期,安徽省太湖县陈家媳妇赵老太太带着儿子来到这里,建了江南民居陈家花屋,在这里耕田种地,繁衍生息,于是便有了一代代仍然说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后代。在清风脆语间,我感受着汉王独有的人文气息。下村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还是最喜欢闻柴火烟的味道,因为明显能闻到柴火烟里有丰收的味道。它不像草烟的清淡味儿,不像煤烟的刺鼻味儿,不像炊烟的美食味儿。那些烟,在老屋上凝结,从房屋里,从院子里升起,缓缓而来,一缕缕,弯弯曲曲,往四周扩散,恰似仙气萦绕在山间,飘得越来越远。紧闭双眼,静静嗅去,味道清新,故事美丽,直到消失,心里还是留恋。 





汉王的农村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汉王的集镇也有浓浓的现代气息。一座座仿汉式的避灾扶贫移民安置房拔地而起。夜晚来临,街灯亮了,汉王大道就变成了老百姓的大舞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出来了,散落在广场里,有的跳广场舞,有的随意溜达,有的追逐嬉戏。在安置小区外,就是正在建设中的G541国道,不远处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汉王码头和即将动工建设的跨汉江大桥。随着擂鼓台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汉王韵富硒茶生态观光园的建成,汉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紫阳县委赵立根书记、紫阳县政府陈莲县长等领导多次深入汉王检查指导工作,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县乃至全市的高度谋划工作,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必将让汉王的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必将让汉王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聚力追赶超越,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富裕新汉王”,是我们的铮铮誓言。“发出汉王好声音,做出汉王好味道,晒出汉王好风景,干出汉王好形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脱贫攻坚完成之时,就是美丽富裕新汉王建成之时。 







心安之处是故乡,让我们把汉王当成故乡,一起去建设,一起去爱护,一起去畅想。无论你来自哪里,我们都祝福您平安吉祥,幸福安康!请记得,紫阳有个小镇叫汉王。 拍摄地:紫阳县汉王镇(图片均为汉王实景) 文 字:80后美女书记娄芳 摄 影:图片标注最美汉王的为娄兰娄芳拍摄 文中美食均为汉王镇村干部:龙平、罗黎、杨荣晴、钟明翠、陈婷、杨昌莲、陈宗银、陈友心 喻小平、陈元毅、李永岗、吴骏、田波等烹饪或拍摄。 后记:感谢那只在拍摄中闯入镜头的蝴蝶,感谢那两头在拍摄中很有镜头感的牛,感谢那些竞相怒放的花朵,感谢那些充满灵气的山水和森林,感谢那四个活泼可爱被拍进镜头的小朋友,感谢擂鼓台两位道长倾情出镜,感谢同事们制作和拍摄的“汉王好味道” 。一点一滴,一丝一缕,都汇聚成了汉王好形象;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对汉王的热爱。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汉王发展的各级领导、镇村干部、人民群众和各界朋友!祝愿你们事业紫气东来,生活阳光普照,一生幸福安康! 大农圈(微信:nydsc889)里有躬耕农业的种养大户,也有洞悉市场的企业家;有神通广大的产业经纪人,也有逼格超高的品牌策划人;有研究农业的教授,也有制定政策的官员;还有村官、投资家、电商达人……这个圈子,给你的不只是市场信息,还有一大批有价值的农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