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他们就能知道西瓜重几斤,皮有多厚,黑籽率多少,有多甜,几分熟。这样的人称为西瓜品鉴师,也叫验瓜师。

朱林杰就是其中一名验瓜师,因为一天敲瓜数千只,到七八月份,他的右手食指便会鼓起老茧,甚至化脓。一直要养到冬天,老茧才能褪去。长茧消茧9年,朱林杰练就一手“弹指神功”。  西瓜厚度和甜度能“敲出来”进入5月,上海的职业验瓜师朱林杰就要开始忙碌了,一直到9月,每天陪伴他最多的便是一个个“南汇8424”西瓜。这段时间,西瓜开始陆续上市,朱林杰每天要靠自己的手指敲击近3000个西瓜,以保证上市的西瓜能够达到标准,西瓜的皮多厚、甜度多高、黑籽率多少,大多数时候都是靠着朱师傅的一双手就能够精准判定,而在旺季,朱师傅每天要敲近万个西瓜。 
朱林杰说:“ 对我们来说,需要通过西瓜的多个指标来决定西瓜的品质,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验瓜师的手眼来完成的。对我们职业验瓜师来说,拿到一个西瓜,里面白籽和黑籽的比例是多少、瓜皮周边和西瓜中间的糖度分别是多少,都需要在不切开西瓜的前提下基本判断出来。 ”  “看、摸、听”三字诀窍朱林杰说,大家平时买西瓜的时候都会敲一敲,但是如果没有经验,其实是判断不准的,作为验瓜师,他们的秘诀是“看、摸、听”。 
看:一个好瓜纹路要清晰,皮色不能太淡,太淡就是日照不够,也不够熟。 摸:西瓜“屁股”如果凹进去,就说明果肉有空心部分,西瓜“头”如果凸出来,说明紧皮、水分多,但“糖度”就可能不够。 
听:用手指在西瓜上轻弹两下,好瓜声音清脆,不过太过清脆就是熟过头了,而声音发闷,就很可能是不甜的紧皮瓜。 但朱林杰也提到,具体声音怎么算清脆,怎么算沉闷,就只能意会,没办法言传。而且每个月份随着西瓜生长环境不同,具体的评判也略有细微差异。验瓜师也是要到瓜棚里,不断跟瓜农请教、自己摸索、每天不断敲,不断总结领会的。 验瓜师成紧俏职业上海市西甜瓜行业协会会长范红伟介绍,2009年,上海首次测评西瓜品鉴师。选综合分数最高的10位发证,认证为上海首批西瓜品鉴师。 “验瓜师基本可以说是西瓜质量把关最后一道防线。”绿妮合作社负责人朱龙舟说,培养一名验瓜师,起码要两三年。首批验瓜师中,他们合作社占了3名,都是自己或家里种西瓜的。 
上海职业验瓜师朱林杰表示:“虽然很多企业会在旺季找我们,但是工资不高,还辛苦,我现在每天弯腰工作七八个小时,一个月的收入在4500元左右。每年验瓜的时间其实只有4个月左右,剩下的时间我会去帮助公司进行水果收购、销售等其他工作”。 
▲ 朱林杰的西瓜品鉴师证 这两年,不少合作社逐渐意识到西瓜品鉴师的重要。验瓜师的培养也逐渐普遍。范红伟说:“目前,验瓜师远远供不应求。明年,协会或将重启西瓜品鉴师的测评”。 本文综合来源:澎湃新闻网、北京青年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综合 编辑:孙思媛(实习) // 责编:刘思思 // 监制:曹畅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