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霞)5月20日,由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宗尧、副县长崔永龙及县农牧科技局、扶贫办、畜牧兽医局、草地中心、乌投司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松桃苗族自治县考察学习产业发展模式、财政资金使用模式以及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等。松桃自治县副县长刘攀一行陪同考察。 
考察团先后走进松桃自治县黄板镇生猪扩繁场、苗王湖野鸭繁育中心、苗王湖家庭农场、大坪镇柑橘种植基地以及普觉镇猕猴桃种植基地和茶叶种植园区,一行人边走边看边听解说边思考,探索学习了该县“精扶贷”及“5433”项目基金的运作模式和方法、“国有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721”种植模式和公司与百姓“四六分成”发展模式等。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和产业升级,坚持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三社一中心”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供销主抓、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供销社、股金社、合作社“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以“供销社负责统筹协调抓资源变资产、股金社负责资金调剂抓资金变股金、合作社负责产业发展抓农民变股东”的模式破除发展坚冰,助推农村“三变”改革,成功探索出“三社一中心”承接“三变”改革新路径。 
当天,在松桃自治县行政中心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攀对沿河考察团一行表示诚挚的欢迎,魏宗尧和崔永龙向松桃自治县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沿河考察团就考察疑问和困惑积极与松桃自治县代表进行了探讨。崔永龙表示,松桃和沿河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发展模式,此行受益匪浅。一是得到了思路上的启示。产业要发展,钱从哪里来?资金到位了,怎么使用才最好?松桃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后,再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里的国有企业,再由国有企业去投资、指导和发展有效的规模产业,既将资金用活用准,又有效规避了风险,还解决了民营公司不愿做和专业合作社做不来的问题,这种“国有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二是得到了模式上的启示。松桃将解决农村发展、百姓致富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都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杜绝资源浪费,以短养长的同时发展长效增收产业。大坪镇“721”发展模式让公司分成70%,百姓分成20%,村集体分成10%,切实让百姓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普觉镇猕猴桃种植基地的以每年35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农户的土地,前四年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农户在基地打工学技术,四年后将见效益的猕猴桃分还给农户管理,纯利润的40%由公司持有,百姓分得纯利润的60%,无管理能力的农户可以将自己的猕猴桃交由他人管理,分得该部分利润的20%,其余40%由代管户分得。这种发展模式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三是得到了利益联结机制上的启示。“国有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财政扶贫资金用活用准,国有企业在不求赚钱的前提下,发展规模产业切实带民致富,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带动和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带民致富,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杜绝了群众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