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一只漆篮,提起贫困村的发展底气
2017-05-23   来源:曲靖农批网  作者:七剑下饭馆   字体:【 】  浏览:56次   评论:0

东南网5月2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苏福彬)小满时节,雨后的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云雾缭绕。

73岁的陈宝珠在自家的客厅内手脚麻利地制作着竹编。“村里的漆篮产业发展起来了,不管天晴还是刮风下雨,我都能在家里做竹编赚钱,加上种植的近3亩的竹林,现在一家的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陈宝珠说。

陈宝珠曾是多年的贫困户,丈夫失联多年,儿子残疾无劳动能力,家里的收入都靠陈宝珠干点农活勉强支撑。这个苦难的家庭,三年前生活终于开始好转。陈宝珠去年成功脱贫,得益于龙水村世代相传的独特手艺——漆篮。

龙水村距离永春县城16公里,既是山顶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人口千余,人均收入只有全县水平的三分之二,2014年被定为泉州市扶贫村。

相对于耕地少、基础差的自然条件,龙水村的先人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漆篮。这一手工艺为龙水村独有,且流传至今。这个积淀了50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凝聚着泉州古老侨乡浓郁风情,在东南亚各地广受海外侨胞喜爱。2009年,永春漆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外市场供不应求,龙水村内的手工艺人却长期面临不赚钱的尴尬,很多原来制作漆篮的人纷纷外出打工,龙水村一度成为“空心村”。

“漆篮如果在我们这代手头上消失了,那太可惜了。我回来就是要带领乡亲突破漆篮发展瓶颈。”龙水村村支书郭志煌说。2012年3月,在深圳经商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共同发展漆篮产业。

郭志煌一回到龙水村,就成立了龙水漆篮厂,实行股份制,有技艺的村民过来做工人都有股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郭志煌对漆篮的生产进行研究,根据市场需要改进漆篮生产的质量,设计新包装,开发新产品。龙水漆篮厂与泉州师院等高校对接设立大师工作室,研发漆篮高端精品,实现由日用品向工艺品、收藏品的拓展。同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通电商平台并实现漆篮的网络销售300万余元。

漆篮产业的复兴,不仅成为龙水村富民强村的有力引擎,更成为产业扶贫的强力支撑。

“如今,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有两三千元,熟练工一年赚七八万元没问题。”郭志煌说,目前全村从事漆篮产业的相关人员从200多人增加到380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年产值从170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全村22户贫困户中有19户受益于漆篮产业,相继脱贫。

郭志煌告诉记者,仙夹镇和龙水村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采取“四个一”扶贫措施,即一笔启动资金、一个发展项目、一套发展技术、一个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给予2000元发展启动资金制作漆篮,或鼓励部分贫困户扩大毛竹基地种植面积并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村里组织4期漆篮技术培训班,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免费培训对象;优先聘请有一定技术的贫困户作为公司员工;鼓励贫困户在家自行加工半成品并由公司进行收购,争取让贫困户“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今年内,剩余的3户贫困户将实现全部脱贫。”郭志煌很有信心地说。

漆篮产业的复兴,唤醒了村民们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精气神。龙水村先后争取到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等多个综合项目。人和了,路畅了,村子变美了,漆篮广场和正在建设中的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让这个山顶村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Tags:一只 责任编辑:七剑下饭馆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结对帮扶送健康 市三医院为建兴小.. [下一篇]这10种乡野专属美味,见过6种以上..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