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近两年,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普通小麦、玉米越来越不赚钱。在位于“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今年种什么?”这个问题让农民很纠结。记者在吉林多地农村采访时发现,过去农民种地“围着补贴转”,今年种地“订单说了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悄然调整着种植结构。 

地里种什么,这是每年咱们农民都得仔细考虑的问题,种错了农产品的品种,很可能事倍功半,收益欠佳。然而,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咱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总会有点无奈。 不过,现在咱们却发现,有一种变化能让咱们找到一种不用费心种什么的办法,这就是订单农业。 过去,各个村的村干部都是在跑市场,给大家找销路,而现在,这个工作就变成了跑订单。有人就说,过去大家种什么主要看补贴,现在大家看什么,主要看订单。 而这种订单是农业也给农业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一些地方,农产品生产很发达,但是由于供需关系不固定,当地的加工企业虽然是近水楼台,但是却不一定有原材料的充足供给。而在新的订单农业模式下,加工企业可以尽早确定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变化,对于农业整个产业链条的多个环节,都产生了有机的促进。 其实,订单农业的逐步推广,是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效果,同样也是供给侧改革必然需求。就像农民朋友说的,过去种地看补贴,现在种地看订单。补贴属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一部分,有可能和市场的最新动向有时间差,看补贴来种地,固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确保收入,但却会导致大家对市场的走势不敏感,而且可能带来一拥而上的情况,一旦市场情况出现变化,会就给咱们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是不必要的损失。 
而订单农业的这种模式完全是市场需求来主导的。市场是决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跟着市场走,是更加先进灵活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订单农业在紧跟市场脚步的同时,也先期锁定了大家的收益。这样一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都会更有前瞻性。 同时,订单农业的好处就在于,从最上游的农产品种植,到最下游的销售,都可以在订单上体现出来,农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都会有更加清晰的脉络,技术工艺,生产流程都会有更加明细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化,也是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一种重要前提。 订单农业这种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机会。 正所谓: 小小订单一张张,保证收益靠市场。产业链条都打通,引导产业新方向。 
编辑:杨滢 统稿编辑:刘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