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老乡看到这些一定不陌生吧?我们北方人大多数的确爱吃面,我们的一日三次主食大多也都是以面食(面条、馒头)为主,图为老农家的手工馍馍、手工花卷,我忍住口水拍了张照片。 
跟这镜头走进窑洞深处,翻开案板发现了这些,不敢说现在没人用,至少用的人不多了吧?说真的,这些罐罐估计有点年头了,瞬间让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遥记得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这些也是家里的常用物件,屯米藏面,冬天还会用来腌咸菜。 
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一切都离不开这把黄土,泥土锅头子,泥土盘炕,泥土房屋……这些看起来是很简陋,然而简单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不幸福,这大概就是他们那一代老人们宁愿住山里,窑洞里也不远离开故乡去城市里住楼房的原因吧! 
这里是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地带。图为一名女子和她的孩子们。 
一户留在老村的移民遗民正在为碾好的糜子扬场,没有联合收割机,大型收割机器也来不了这里,或许因为交通,或许因为经济条件! 
站在土墙下的孩子们,一起朝着镜头看过来,完美的一张合影。 
宁夏西吉,一名女孩正在收割高粱,没有机器代收的日子,不能眼看着庄稼撒在地里,只有人工收割。 
一个已移民村庄的遗民人家,孩子在墙上画的新房子。窗台上的南瓜有没有勾起你的味蕾啊?说实话,小编儿时可是百吃不厌啊,还有蒸红薯,煮玉米。儿时农村的那段美好的生活真的令人向往。 
一个移民村里留下来的人家正在厨房里做午饭,泥土的锅头做出来的饭香不是现在的锅灶能比的,或许因为我们吃的不仅仅是一顿饭,更多的是一份情感吧! 
一名女孩拉着一车油葵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这里她们心里知道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想要走出这座大山就唯有从孩子抓起,好好读书。 
一位老人在牛羊交易市场里掰开一只羊的嘴看牙口。有经验的买羊人可以从羊的牙齿看出羊的年龄。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有这技能,估计为数不多了吧! 
一位已移民村庄的遗民正在家里洗白菜,满院子的新鲜大白菜乐的老农合不拢嘴。 
推着车回家的姐弟俩,童年的美好就是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姐姐弟弟前边走,后边跟着咱家狗。 
两名男子在牛羊交易市场里用捏手的方式在谈价格,俗话说就是“揣价,捏价”小时候经常去村里的牲口交易市场能看到这一幕,儿时的我们不懂,所以乐的哈哈大笑。 
转个视角咱们一起走进大山边上的农户家,院子的主人是甘肃桂花园林场退休职工。老两口住在甘肃南桂花园,方圆十几里就住他们一家。他们在城里有楼房,孩子也在城里工作,退休了还一直住在直道边的土窑洞里,我们称之为直道山庄。 
掌柜姓张,精明、好客、健谈,一口地道的关中话,说起秦直道来,头头是道。 
山里没电没邮信号差,这个太阳能板供应急之用,晚上照明还要靠马灯。 
这是他们采的菌类,好像是猴头菇。住在深山老林,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种点地、采点山珍、打点核桃,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吃的是原汁原味的食材,少了纷杂扰乱的人际纠纷,幸福指数估计很高。 
南桂花园有几十个废弃的土窑洞,老两口在里面养了土蜂,有一百多箱。 
据他们讲,好年景的话,能采上千斤的蜂蜜。 
窑洞里存了不少蜂蜜,挖来一碗给客人尝尝。 
院子的大核桃树下,栓了一条凶猛的藏獒,叫声在几里之外的林子里都能听见。看到客人来,一直嚷嚷,怪吓人的。林子里有豹子、野猪等野兽,养个藏獒看院护家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居吉祥幸福地,人在欢乐幸福中,这幅春联是这家住山人的内心写照。 
板凳腿都是树杈做的,造型很艺术吧? 黄土高坡上的世外桃源,大山的守护者。远离城市的喧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生活,这是你想要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