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名家诵读|夏之韵——《夏收时光》
2017-06-21   来源:东莞农批网  作者:long   字体:【 】  浏览:89次   评论:0

名家诵读|夏之韵——《夏收时光》

名家诵读|夏之韵——《夏收时光》

夏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无论是此起彼伏的蝉鸣,还是扭动腰肢的垂柳,没有一处不显示出无尽的生机。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作家,写下了不少有关夏天的诗句,歌颂夏天的美好和浪漫。

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节目《名家诵读—四季—夏之韵》,今天播出第3期《夏收时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黎江、苏扬,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与大家一起赏析与夏天有关的文学经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名家诵读|夏之韵——《夏收时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苏轼跟西湖的关系,很有趣。我们中国有很多地方,池塘、楼阁,一旦跟文学家发生关系,它会名声远扬。

西湖跟苏轼的关系是很密切,因为他在西湖做太守,做了好几年,所以他是很爱西湖的,而且他在西湖上要搞这个工程建设,所以这个西子湖跟他就有这样的一个关系。

西子是西施,她是越国人,突然让诗人看到这种奇妙的山光水色以后,刺激他的这个想象力非常活络,想起了一个美人,一个绝代美人。

所以这首诗真正描写西湖的就是潋滟,这属于“水光潋滟”,因为这是湖泊,它只是这四个字是最集中的比喻。像后边“山色空蒙雨亦奇”,就没有告诉你什么雨什么山色。

这诗如果这样写下去以后可能未免空洞,他抓了一个美人进来,让大家展开自己的联想,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把西子湖那个绝代风华表现出来了。让大家去想象,所以这个诗很奇妙。这也在苏东坡的诗里边,在描写西子湖的这些诗篇里边,这都是上乘之作。

名家诵读|夏之韵——《夏收时光》

夏收时光

作者:亢洁

从未曾想过,有些日子过去的久了,有一天我会怀念。

那些日子里火红的骄阳,扎人的麦茬地,还有那明晃晃的镰刀,那些父亲堆砌的麦垛,新碾平的麦场,还有一些繁忙的来来往往慌乱、紧张的脚步,轰隆的雷声,灰头土脸地与老天进行的一场龙口夺食的轰轰烈烈的运动,也许,这就是夏收绘制在我心灵深处永恒的图样。

十八年前,这样平平常常的一天,在我的记忆里永远熬不到头。那时的天永远不黑,太阳总是火红。我的个子总是很矮,力气总是很弱,不能像我的父亲那样轻松地扛起一袋袋麦子……我至今还记得那一年夏收,历经七八天的忙碌,父亲母亲终于将我家的三十几亩麦子收割上场。那天我家碾场,为了和轰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子争夺粮食,我那一贯年富力强的父亲竟在奔忙中跌倒在麦场上,不省人事。家人叫来医生推了一针葡萄糖后,父亲醒过来顾不上喘匀一口气又扑进了麦场……

我从骨子里害怕那样的日子,我怕极了夏天的雷阵雨和破死亡命的挣扎。我用指甲抠掉了课本里描写农民丰收的句子,我恨那些轻松的笑谈,我相信这一切是玩弄文字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恶意的杜撰。我一直认为没有亲自参与夏收的人是不够资格去写那样的文字。

说到底,夏收在我的心里是没有欢笑和诗意的,它带给我的父辈的更多是苦涩和劳累。我也没想到,有一天不经意地却永远离开了那里。降生在另一个和我的十八岁前毫不沾边的地方,住进鸽子笼一样的高楼大厦。我那热爱望向远方的目光被钢筋混凝土隔挡……

从此,我再也看不见那些庄稼地里和村子里的事物。

我看不见那些傍晚夕阳下祥和宁静的村庄和村庄上空屡屡飘散的炊烟,我看不见母亲做好晚饭后呼唤我的身影。我看不见那低矮的屋顶和那些里面有着昏黄灯光的窗户,我看不见金黄色新堆的柴垛,和那些我经常赶到山坡上去吃草的牛羊……我看不见的,还有当年的父亲母亲年轻的模样,童年里亲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玩过的所有游戏的情节……

这一切都不见了,消失的没有一点痕迹。

我说不上来是从什么时候,怎样一点一点地被谁藏起来的。我只知道我曾经愤恨和热爱过的一切都随之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我还剩下些什么吧?也许只是还怀着念想的灵魂和一双不再年轻稚嫩的眼神……

我现在还能做些什么吧?也许我只能对着电话问候我那躬耕在麦浪里的爹娘,靠一根电话线的长度来嗅一嗅田地里的麦香……

监制:刘智力、彭忠蛟

策划:傅雪琴、王慧

编辑:许伟

诵读:黎江、苏扬

赏析:李山

制作:石良红

新媒体编辑:王肖军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综合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夏之韵 《夏收时光》 责任编辑:long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周年庆发福利,任性就是惊喜不断 [下一篇]老农十几年只种一样农作物,村民..

最近访客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