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和农村人的最大区别,个人觉得主要体现在年老后的福利待遇上面。年轻的时候农民靠自己的收入,一样可以生活的比较好,和城里生活并无太大的区别。但一旦到了年老后,丧失了基本的劳动力,城里老人可以凭着退休工资安享晚年生活,但农村老人呢,年轻时候他们大多过渡劳作,辛苦挣的钱都投资到了下一代身上。到了年老时,依然还要辛苦劳作,每个月仅凭几十元养老金,不劳动怎么生活下去呢? 
近期,备受关注的湖北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政策正式出台,今后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增加5.5%。对于城镇老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城里很多双职工退休人员,每个月领着大几千块的退休金,除了自己基本生活用之外,还能额外补贴子女。但农村老人听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的消息,会是什么反应呢?是不是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呢?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奉行的都是“养儿防老”的传统,这也是不少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的源头,没有儿子,以后靠谁来养老?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父养子,子孝父都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父母都愿意为了儿子倾其所有,丝毫不为自己未来养老作打算的原因。

后来国家在农村也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情况来缴纳养老保险金,连续交满15年后就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农村上交的养老金从100元-2000元不等,这是一年的费用。和城市职工相比,这笔钱算是非常少的,农民能领取的养老金和城市老人相比也差别甚远。 按照现在农村的养老政策,不缴纳任何保险金的,到60岁之后只能领取到基础养老金75元,这个还是上调之后的标准,没上调之前仅有60元。试问在如今这个物价上涨的年代,75元能买到什么呢?当然现在政策也允许不够15年缴纳年限的农民一次性补缴养老金,这样算下来的话需要补缴9万多元。一般的农村家庭都拿不出这笔钱,况且就算有钱,他们也舍不得拿出来给自己买养老金。 
现在虽然取消农业户口已是大势所趋,但户口仅仅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与之挂钩的各种福利待遇。农民们看到城镇退休养老金逐年在上涨,一般都是2000元以上甚至更高,而农村的养老金仅仅还在几十元,最高1000多元徘徊,更容易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图片与正文无关,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