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照片不是第一次见了, 却次次都能刷爆朋友圈、广泛传播↓↓ 

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直到取钱出来后才穿上雨鞋。照片是一位刚好到银行办事的云南腾冲市民近日拍到的,男主角则是一位农民工——赵增做。 
赵增做说:“觉得靴子上全是泥巴,心里面有个想法,怕自己影响环境卫生,所以先把鞋子脱掉放在外面再去取钱,取了钱再穿上。” 朋友,还记得去年10月刷爆网络的这一幕吗? 
(图自:华商报) 陕西西安一家银行前,一位农民工脱掉鞋子,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看到这一幕幕,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 感动!质朴的高尚!尊重! …… @聚安e购:这里体现的恰恰是一个农民好的素养,这也正是全民需要提高素质的一部分表现,一个农民弟兄他做到了。 @草药爱好者: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赤脚取钱是表现出他们艰苦朴素的工作和生活,为农民工点赞! 大家的感动之处在于农民工对别人的尊重。银行里整洁的地面是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这些农民工是出于对保洁人员的尊重,才不忍心穿着泥泞的鞋踩上去。有人评论说,因为尊重,是平等、是宽容,更是理解;他们深到骨子里的尊重,却温暖了这城市里的一颗颗冰冷的心。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黑龙江大庆,一辆公交车到站迟迟无人上来。公交司机回头,当即被感动:路上有大片污泥,乘车的农民工大哥不好意思,在车下细细将泥蹭掉才上来;上车后,又担心弄脏地面,脚一直不敢用力踩。司机老杨说:“农民工最遵守车内秩序,最能扔垃圾的是上班族。” 
(图自:大庆网) 也有人提出:正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农民工,才会被人加以很多条框的束缚。如果遇到下雨天,普通市民蹭着雨水上车,丝毫不会被人投以异样眼光。 看到这类新闻,除了感动, 还有人感受到的是…… 酸 楚! 我们不否认, 这些农民工的行为体现了人性的某些闪光点, 但我们陶醉在这“心灵鸡汤”之余, 在这些“非常规现象”的背后, 却有更多值得警惕的东西。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奉献者、流汗者,而他们的角色,却总是处在“外来务工”的尴尬位置。 有评论认为,在目前的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变得敏感而脆弱,诸如“赤脚取钱”等现象所表现的,却是隐忍与退让。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在陌生的城市里,许多农民工本能地有一种紧张感,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过度谦卑。 农民工“赤脚取钱”“不好意思坐公交”并不仅仅是“暖心”,更应引起反思。在一些媒体的话语体系中,将农民工的角色视为“层次高低”的代表,用农民工的做法来论述“层次高低与懂得尊重他人无关”,本身就带有居高临下的贴标签意味。 农民工不比谁高大,也不比谁渺小,他们需要的是城市的包容与接纳以及一视同仁的目光,而不是专为这个群体定制的“道德鸡汤”。 为什么农民工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 是更应当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他们大大方方地融入社会, 不再面临“赤脚”“不好意思”的尴尬, 是更应当解决的问题。 @打伞的鱼6666:我想对农民工说,你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算是城市的一份子,用不着紧张和谦卑,像市民一样挺直腰杆吧! @思颖furong:我也觉得是由于城市的一些行为眼光导致农民工心灵上的一种自卑!其实人都是平等的!只是工作的分工不同而已!农民工也是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吃饭!所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善良。 希望,少一些这样的“尴尬”↓↓ 
云南昆明地铁上,车厢里有很多空位,一位农民工怕弄脏座椅,直接坐在了自己的安全帽上。 
河南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工人模样的老人手拿着工具上了车。四名乘客争着为老人让座,却都被婉言谢绝,老人坚持坐在地板上,他说:“我就坐这儿,身上太脏。” 多一些这样的“贴心”↓↓ 

杭州图书馆十多年来允许拾荒者入内阅读。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希望, 社会多一些接纳。 让农民工少一些无所适从、 多一些自信。 兄弟, 你给了别人一份“尊重”, 但别欠自己一份“从容”。 本文综合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中国乡村之声微博、武汉晚报(《农民工赤脚取钱需要反思》盛会)、红网(《农民工赤脚取钱的闪光之处》吕改成)、新华网、大庆网、华商报、东北新闻网等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综合 编辑:白晨、阮欣悦(实习) //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曹畅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