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2006-09-18   来源:遵义农批网  作者:明太鱼   字体:【 】  浏览:45次   评论:0

■核心提示

“十五”期间是我市交通建设发展最快的5年,共完成投资45.6亿元,圆满完成“十五”交通建设任务。到2005年底,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2公里,提前12年实现省提出市到县通一级公路目标,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条高速公路在我市交汇,里程达到97.8公里,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形成;阳阳铁路已从三茂铁路阳春火车站接轨至阳江港;阳江港3万吨粮食码头和3.5万吨级航道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投资58.5亿元,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区域干线公路优化,全面提升干道等级;推进乡村公路硬化,通村率达10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客运通村率达95%以上。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开阳高速公路和阳茂高速公路阳江段、阳阳铁路及4个万吨级码头等重点工程项目,大大改善了阳江市的投资环境,为阳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阳江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阳江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距广州210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深圳3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随着境内3条高速的先后贯通,阳江到广州、珠海等地车程缩短到2个小时左右,快速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带动阳江经济快速发展。
阳江由珠三角的边缘地区变为延伸地带,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的聚集,促进我市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如阳江高新区抓住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目前已有42个项目申请进入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近27.4亿元,投产后可实现产值75亿元。同时,市县区掀起争当承接珠三角产业辐射的前沿阵地的热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其中,作为阳西工业的“希望工程”,占地1.1万亩的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就是选择在阳茂高速织篢出口,目前该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阳东县万象工业城等都选择在高速出口不远处。这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将托起地方工业发展的希望。另外,阳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客源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阳江市与客源地的车程仅为2小时左右,属于国际上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最为理想的“黄金车程”。这对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推动阳江旅游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修一条路,带旺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路通财通,高速公路开通后,促进了沿路农业、渔业等多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阳江境内的开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两旁的水产养殖、种植业等多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位搞水产养殖业的农民介绍,把鲜活的水产品销售到珠三角地区,原来他们想都不敢想,现在2个小时左右便可以了,还能卖个好价钱。
乡路变大道,农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行路难,一直制约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条条镇通行政村硬底水泥路的竣工,不但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而且使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在阳春市春城街道头堡村委会,一条长7.2公里宽4米的新建柏油路上,一辆辆农用车、摩托车欢快地奔驰着,满载着丰收的果实和农民的喜悦。当地农民介绍,过去外地客商进不来,再好的马水桔也卖不出去,由于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大批外地客商进来购买,价钱比以往高了30%,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修路前明显增加。现在的头堡村公路两旁种满了马水桔、蔬菜等,公路通到哪里,农业结构就调整到哪里。“要致富,先修路,路通财通”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印证。
交通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作用凸显。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基础产业,是搞活流通,繁荣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十五”期间,阳江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大大缩短农产品储运时间,加强农业信息交流和市场供需的衔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大拉近城市间、城乡间的时空距离,增强城乡人口的互动,推动物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交通发展进一步提高阳江区域竞争力。阳江经济发展之所以较为缓慢,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区位条件相对较差。随着开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使我市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经贸活动更加频繁、密切,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资源开发、对外合作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此外,我市仍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在一段时期内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抓住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抓住了投资的重点。据有关部门测算,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一般在2以上,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投资,可带动GDP增加2个单位以上。多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在20%左右,有效地拉动了阳江GDP的增长。

发展最快的五年

市交通局局长谭世权介绍,“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省交通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进取,各项交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阳江交通新格局初步形成。
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五”期间,我市突出抓好公路建设,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0.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了25.3%。逐步建成以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干道为主骨架和港口铁路、地方公路及农村公路相配套的交通网络。其中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建设发展较快,提前12年实现省提出市到县通一级公路目标。“十五”期间建成高速公路97.8公里,三、四级公路1000公里。“十五”期末,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35.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公里,一级公路238.6公里,二级公路272.3公里,三、四级公路3561公里,公路密度为62公里/百平方公里。我市不仅成为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还是广东连通广西、云南、贵州等6省市的重要陆路交通咽喉,特别是3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使阳江正式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
阳江公路质量好,在我省已成为一个品牌。我市先后锻造出了325国道阳江段一级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开阳、阳茂高速公路等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公路精品工程和一大批品质优良公路工程。原副省长、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宁丰在视察阳江时指出,阳江公路不但质量好,而且工程造价低。省交通厅厅长张远贻曾多次表示,以地级市为单位,阳江公路质量是最好的,坐在车上可批阅文件。
铁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十五”期间,我市投资7.57亿元建成的阳阳铁路,从三茂铁路阳春火车站接轨至阳江港,途经阳春市春城、岗美和江城区双捷、白沙、平冈等镇(街道),全程63.21公里,于2005年 6月全线简易铺通至阳江港。阳阳铁路通过利用三茂铁路与祖国大西南铁路乃至全国铁路网络联接,大大缩小了内地与沿海距离,内地货物可经阳江港一类口岸进出,进一步凸显了我市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港口、航道建设有了新发展。“十五”时期,全市港口、航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1亿元。重点抓好阳江港建设,阳江港3万吨粮食码头和3.5万吨级航道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共有闸坡、东平、溪头、沙扒、北津、石觉头、阳江港等7个港口,航道957.5公里,其中沿海780.5公里,内河177公里。阳江港作为天然深水良港,属国家一类口岸,现建成2个万吨级深水码头,1个2万吨级油气码头及油气库和1个3万吨粮食码头,年吞吐能力达300万吨。
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成绩显著。“村村通”公路建设是解决广大农村地区“行路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近几年来,我市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努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全市已建成镇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1680多公里,通村委会500多个,共有21个镇实现了“村村通”,并已启动通大自然村道路建设,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干群同心铺筑致富路”的赞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11月,来我市参加广东省、市老促会理事长座谈会的原广东省委书记、省老促会理事长林若高度赞扬我市的“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认为我市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城市交通和公路站场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五”时期,全市加大了城市交通和公路站场建设的力度,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5亿元,相继建成阳江汽车总站、阳江二运汽车站、阳东汽车站、阳春汽车站和阳西汽车站等一批主要公路站场。初步形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增强了城市交通疏导人流、物流的能力。
此外,我市在推进交通体制改革、廉政建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明显的成绩。如成立阳江市港航管理局、阳江港引航站(与航务所合署办公);阳江港开发总公司改制顺利完成;大力推进交通规费征收方式创新等等。市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喜结硕果。其中,市交通局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省先进集体、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先进单位、“十五”时期全省交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58亿元续写辉煌

近日召开的全市交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市要加快推进交通业发展,努力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大交通发展格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按照我省“十一五”期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以公路、港口建设为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两头建设,增大港口吞吐能力和阳江港通航能力,使我市公路、水路、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更大可能地满足经济建设对交通的需求,为确保阳江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今后五年,我市计划交通总投资58.5亿元,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区域干线公路优化,全面提升干道等级;推进乡村公路硬化,通村率达10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客运通村率达95%以上。

公路建设

“十一五”期我市公路建设估算投入资金51.3亿元,建设阳云高速阳江到阳春段56.3公里,一级公路53.8公里,二级公路343.9公里,三级公路103.8公里,农村公路2500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公路密度达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加快开阳高速阳江市区出口及连接线、阳云高速阳江至阳春段、S113线阳春段、S371线阳春段、S369线阳春段、S365线阳江段等道路建设。实现省道达二级以上公路,县道达三级以上公路目标,市到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底化。
港口航道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港口、航道建设方面以加强港口、航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吨位、专业化深水码头。增加港口吞吐能力,以阳江港为中心,阳西丰头港为辅,充分发挥阳江港这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作用,促进我市港航设施更好地服务我市的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港口、航道建设估计投资7.01亿元。建设港口项目5个及配套建设航道项目,包括阳江港3.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1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1个、5万吨级油气码头1个等,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700万吨。
铁路建设
“十一五”时期,重点为阳阳铁路完善站场、通讯、信号、牵引动力等设施和建设好阳江港铁路延伸线,逐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拓展阳江港腹地,为我市发展临港工业服务。

Tags:通促进 责任编辑:明太鱼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阳春质监局 “三结合”抓好“质量.. [下一篇]阳春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