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喜看牛岭新变化
2006-11-18   来源:滨州农批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36次   评论:0

——阳西县织?镇牛岭村工作组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蔡成学 张志清
通讯员江基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走访了省社科院驻点村——阳西县织?镇牛岭村。时值初冬,凉意袭人,但看到“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给当地村民带来的种种实惠,笔者感觉温暖如春。
修路引水惠群众
从阳西县城进入牛岭村,一条平坦的水泥硬底化道路一直通到村委会大门前。“和以前相比,用‘巨变’形容都不为过。”牛岭村党支部书记廖秀允说,由于地势低洼,每遇大雨,有1公里长的村道被雨水浸没导致交通中断,雨水过后又是好长一段时间的泥泞不堪。村道难走到什么程度,廖秀允举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去年秋天,省社科院一位副院长到牛岭看望驻村干部,由于道路高低不平,坐摩托车进入村子时,连人带车摔了一跤。“泥土路可让村民吃尽了苦头。”
去年底,在驻村工作组的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牛岭村进村的道路铺建完毕,村民不知盼了多少个年头的水泥硬底化道路终成现实。路通财通。村民感受到了平坦的水泥道路令他们生活出现了不少变化:外地客商收购经济作物的汽车开到田头了;农产品比以前畅销了,价格上升了;农户种植果蔗、青菜、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提高了。廖秀允说:“平坦的道路给牛岭村走农业规模化和基地化之路打下了基础。”
工作组乘势而上,又筹集资金帮牛岭小学建造水泥篮球场,解决困扰村民的农田灌溉水利问题。
甘于奉献暖民心
“驻村干部靠的是奉献精神。”廖秀允这样评价驻村干部。的确,省社科院是科研单位,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比较困难,那他们的驻村工作又如何开展呢?这就是:换种方式帮扶。
2006年1月11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远在中山市的泰山饲料公司给牛岭小学和村委会各赠送了一台联想牌电脑,并配齐相关办公设备;前不久,一群热心人士捐赠了总值2000元的100个书包奖励给学习优秀的小学生;中粮储总公司广东分公司新沙港直属仓决定长期资助牛岭村6名品德良好、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读完初中至大学;省社科院还给学校送来了1000册文化教育类图书……“争取单位支持是份内事,老杨和同事们却干起份外事来。”廖秀允说的“老杨”指工作组长杨竞业,前来捐赠的单位都是他直接联系。“没有他的牵针引线,那有这样的好事情降临牛岭村。”廖秀允说。
正是驻村干部乐于助人和甘于奉献,贫困户关则超才会告别泥砖房。在调研过程中,驻村干部了解到,关则超住的泥砖房因年久失修,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老杨和同事跑上级政府、跑相关部门,得知贫困户泥砖房改造有国家补贴,但还需一部分资金。再没有办法可想了!老杨二话不说,掏腰包拿出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你300元、他100元……1.6万元顺利筹到。新房进宅那天,驻村干部还给关则超送来家具。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的关则超本有千言万语,这一会只剩下哽咽……
转变观念促发展
“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终有结束的一天,仅靠工作组三位同志个人的努力,他们一撤走,这里的一切又恢复原状,如何才能治“本”呢?这是工作组想得最多的事情。
牛岭村离县城不到6公里,有较好的地缘优势,但经济却比较落后。对牛岭村落后的根源,老杨一针见血地说:观念落后、管理落后、教育落后是直接制约着村子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工作组决定动员年轻村干部廖尚遵报名参加党校入学考试。这件事在村子一传开,村民议论纷纷。10月14日,廖尚遵顺利参加市委党校入学考试。正在等待分数公布的他告诉记者,他报考的专业是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组的意图很明显,转变村干部的观念,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

Tags:牛岭新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冬种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下一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