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西以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006-11-22   来源:赤峰农批网  作者:阿婆扶我过马路   字体:【 】  浏览:65次   评论:0
秋收时节,华灯初上时分,笔者信步进入阳西县委大院门外的广场,只见近400名妇女,伴随轻快的音乐跳着健身操,场外还有不少人在欣赏或散步。县委办一位干部说,阳西城乡正盛开和谐文明之花,广场文化只是其中一朵小花。
从解群众所难入手
阳西从解决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提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阳西县发改局提供的数据,足以佐证该县在这些方面付出的努力:今年,阳西县校舍危房改造投资达3000万元,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这两年用于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的投资也相当于前6年的总和。过去,阳西县实施的人工鱼礁项目投资没有超过100万元的,而近两年仅2个项目就投入了1000万元,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的沙扒鱼港、投资3070万元的白土联围工程也已开始实施,这些项目让因资源枯竭而由富转穷的沿海渔民又鼓起了生活的新希望。该县民政局提供的资料则显示:2002年,县财政安排的低保资金只有80万元,到去年就增至277万元,到今年9月,有15449人享受了人均每月31.68元的低保补差,做到了应保尽保。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越多,意味着县财政的负担越大,但是,阳西县还是通过对村干部出台奖励政策的办法,推动更多的农民参加,足见该县决策者的用心良苦。如今,全县有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有9869人次因病住院而得到934.9万元的补偿。
说起通村公路建设的好处,新圩镇田心村和程村镇红光村的村民感受最深。红光村民说,硬底化公路一通,他们的蚝苗损失就小了,肥蚝的价格也涨了,每亩水面一年增收500元。田心村因为硬底公路通车,引来1000万元资金开发小水电;县交通局的干部说,这几年他们最受老百姓欢迎,砂土路不会交给下一届党委政府。
村务公开顺应民心
阳西通过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群众的合法权益越来越有保障,心情也就越来越舒畅。
前不久,拾荒老人邓其福在县城突遇车祸,肇事车乘乱逃逸,100多名村民准备通过上访为邓其福打抱不平。就在老人索赔无门、孤苦无助时,县司法局及时派出法援律师,通过艰苦的调查取证免费为其成功索赔。据统计,该县法律援助处今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8宗,受援助人162人,共收到当事人送锦旗5面,感谢信10封,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与法律援助相比,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让更多的人受了益。为畅通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渠道,该县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会制度,会议每季最少开一次,对村内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村代表成了“连心桥”。此外还建立了重大村务公决制度,鉴于外出人员较多,各村在办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内事务时,将公决方案制成“公决票”,发至每家每户征求意见。财务收支、土地转让、低保对象和“两免一补”困难学生的确定,不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对此,老百姓的评价是:村务公开,顺应民心。
城乡劲吹文明风
除了物质与权利,群众还有充实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为此,阳西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个人,全县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的覆盖率达90%多。
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他们只花1万元购置音响,再花几百元工资请两位老师当教练,广场上的团体健身操就火了起来,这边一火,居民区里的麻将声就小了,夫妻吵架闹矛盾的也少了。这点钱花得实在值,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阳西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深知文明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他们组织了12个“五老”讲师团,深入130所中小学召开“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报告会,在阳西传为佳话。
说阳西的精神文明,就不能不提阳西工商局的文明窗口。该局闪亮地挂出“共产党员先锋岗”,取得了设立一个岗,树起一面旗,带动一大片的效果:在工业企业不多的阳西,有35家重点企业享受了工商局的上门年检。
Tags: 责任编辑:阿婆扶我过马路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轰动县城的“大字报” [下一篇]阳春: 科技创新增活力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