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业增长连续三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2006-11-23   来源:山南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39次   评论:0

——看阳春市如何破解“三农”难题(上)

地处粤西山区、农业人口达80多万的阳春市,近年来在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今年1至9月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0.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从2003年到2005年,阳春市GDP从60亿元增至95.1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高于全省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5%的发展水平。
2005年,阳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28元,近3年来年均增长5.5%。同时,阳春市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城乡低保等“民心工程”,以及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工程、渔民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和扶弱助困等工作让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品牌先行促进农业上新台阶

打造品牌农业,是解决农产品价贱伤农,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阳春市在破解“三农”难题过程中,大力推行农业品牌先行策略,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市先后获得“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中国猪苗之乡”、“中国蚕桑之乡”等称号。通过大力扶持农业种养大户、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该市涌现出了一批如粤西绿色、嘉华生物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广东省民营扶贫龙头企业。阳春市现正积极创建“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以期更好地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马水桔是阳春当地一种优质桔种,品种形成已有数百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几年前,阳春市委、市政府对当地的农业品牌进行调研和规划,发现了这种个子小小的桔种所隐含的“明星气质”和巨大发展潜力。从2002年底开始,阳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甘为桔农当“马水桔大使”,率领促销团队赴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推介马水桔,并通过媒体和策划活动的形式宣传。马水桔因而迅速走红,形成了越南、海南、上海这三大主力市场。目前,阳春市马水桔种植面积已达到16万亩,产量8万吨,年产值2.8亿元。有7万户约20万人从事马水桔的生产销售,农民人年均增收近1000元,造就了阳春马水桔的“神话”。
特色种植业为农民铺设致富路

阳春市委书记周乐荣说,近几年来,阳春市努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打了几个漂亮仗,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发展了现代特色农业,先后建立了马水桔、蚕桑、花卉、南药、蔬菜等种植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而最引人瞩目的,是马水桔、蚕桑、南药、生猪这四大农业产业的崛起,粗略估计,这四大农业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3亿元,平均每年为每位农民增收近2000元,占农民总收入近一半。
蚕桑业曾是珠三角农业的当家花旦,当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涌来后,当地蚕桑业不复往日辉煌,加速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尤以粤西最为明显。在阳春市,蚕桑业被农民称为“活存折”。据有关单位介绍,去年该市蚕桑种植面积达13.8万亩,出产蚕茧总量3.46万吨,产值6.23亿元,农民种桑养蚕平均每亩获纯利超过3000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突出。阳春市委市政府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将蚕桑面积提高到20万亩,并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等手段,做大做强阳春的蚕桑产业,打造全省新的蚕丝出口基地。
阳春市南药产业发展也颇具特色,南药种植已初具规模,标准化栽培技术亦已形成,加工生产形成特色。南药种植面积约15万亩,从事南药行业的有18万人,南药产业产值达到4亿元。南药种植正向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一批以南药为基础的制药企业先后投产,提高了南药加工水平和综合效益。
畜牧业逐步向产业化发展

阳春市是广东传统的猪苗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把养猪业作为独有特色的、对农村千家万户的致富具有强大拉动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发展,使传统的养猪、猪苗产业也大放异彩。
记者从阳春市畜牧部门了解到,去年该市生猪饲养量达258.7万头,母猪存栏量10.6万头,优质猪苗外销量123.1万头。包括肉猪、猪苗在内,总产值为11.5亿元。生猪饲养量、母猪存栏量、优质猪苗外销量已经连续13年居全省之冠,去年获得了“中国猪苗之乡”称号,擦亮了生猪生产的品牌。如今,全市养猪户达13万多户,占农业人口的63.5%,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生猪养殖成为全市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饲养50头瘦肉型母猪以上的专业场户有300多个,饲养瘦肉型母猪200头以上的猪场有15个,饲养存栏母猪300头以上的生产场有7个,养猪业已逐渐向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过渡。

Tags:农业增 连续三 全省平 水平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带活县域经济“一盘棋” [下一篇]我市拥有3个“广东最美乡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