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阳西县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陈军 通讯员 吴德
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加大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阳西的群众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几年没回乡的阳西人,驾车来到325国道和282省道交界处迷路了,他找不到进入新圩镇的路口,因为他不能确认眼前那条宽大漂亮的道路是不是S282线。 近几年来,阳西一直在进行环县公路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县137个村489.9公里镇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建设,有的自然村也自发筹集资金建设硬底化道路,全县农村交通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阳西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县农业、林业、水利三方面的支出每年都高于财政预算。以水利建设为例,3年来阳西每年都从财政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水利渠道清淤,目前已经完成清淤渠道321.69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3万亩。去年,阳西县在水利方面的支出达1340万元,而当年全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000万元。 科技兴农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阳西程村蚝远销港、澳、台,阳西荔枝和上洋西瓜漂洋过海,一到蒲牌北运椒收获季节,各地客商纷至踏来。阳西的特色农业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优势,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阳西县上洋镇,由于多年种植金钟、黑美人等西瓜品种,导致西瓜品种退化,病虫害增多,质量和产量上不去。为维护“上洋西瓜”这一品牌,阳西县农业部门与省农科院、华农大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在上洋双渔、白石一带办了两个薄膜覆盖栽培点,栽培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金鹤黑美龙和大果黑美人。经过实践摸索,证实薄膜覆盖栽培技术非常适合上洋西瓜的种植,试验成功后,这一新品种和技术目前已得到大力推广。 该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阳西县顺兴海洋渔业公司是一个渔、工、贸一体化的渔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钢壳渔船91艘,合股经营渔船225艘,采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在全省海捕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开拓了一条发展海洋捕捞业的新路子。该公司投资4500万元兴建了顺兴水产冷冻加工厂,于去年8月试产,带动发展水产养殖基地3万多亩。 目前,该县已形成了25万亩水果、以蒲牌北运椒为主的6.3万亩北运菜、4.5万亩西瓜、3.6万亩吊桩养蚝、5万亩高位池对虾养殖等特色生产基地,有15家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典型带动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走进程村镇咸水寨村,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这里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园林式设计,建好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硬底化广场,修建了两层250平方米的文化室,打了一口深水井和建好自来水塔以及900平方米的禽畜圈养场;建好了宽6米、长600米的硬底化环村道路,并在村道两边种上了绿化树、草坪等,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精神文明示范村和省级生态示范村。 织?镇鸡乸朗村,这个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渔村,是名副其实的首富村,人均纯收入5.48万元,劳均纯收入8.97万元。目前,该村已完成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各项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其中部分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 典型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阳西县27条示范村均进行了规划和改造建设,组织动员群众在村前屋后、街道两旁栽花种树,有效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并在全省率先试行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该县还不断创新公开机制,深化民主管理,形成了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被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评为我省唯一一个“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