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党代会报告摘要
2007-01-17   来源:宜春农批网  作者:水路飞   字体:【 】  浏览:66次   评论:0
过去三年
谱写了阳江发展新篇章
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6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346.7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3.6%,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三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年均增长20.9%;外贸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年均增长61.8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34:31.8:34.2发展为2006年的24.4:39.6:36。工业主导地位显著提高,阳江核电站、阳西燃煤电厂、德恩富光盘、龙尚鞋业、洛阳玻璃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个产业转移园区相继开发建设。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使用,市到县通一级公路的目标提前12年实现,镇通建制村公路硬化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6个110千伏和1个220千伏变电站,扩建阳江220千伏变电站。城市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环保责任考核优秀城市”。政务环境明显改善。 “开放阳江”、“活力阳江”、“诚信阳江”、“绿色阳江”建设初见成效。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行动,扭转了前两年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着力解决突出的不稳定因素,近两年来我市群众到省进京上访次数大幅度下降,是全省降幅较大的市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年教育投入占全市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居粤西首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一世界级文化品牌建设正顺利推进,“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一批文化称号先后落户阳江,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关心下一代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表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首创“节育奖”,连续多年获省政府表彰。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群众住房难、饮水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得到缓解,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健全。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阳西县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排头兵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开展“十百千万”下基层驻农村(社区)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现代化阳江为总目标,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强市、商贸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战略,推动阳江跨越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文化名城、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阳江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实现阳江经济腾飞、社会和谐,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实力更加增强,增长方式更加科学,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4000元,高于全省东西两翼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三大产业比例优化为19:44: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
促进阳江经济腾飞
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强市、商贸旺市、农业稳市、科技兴市五大战略,打造八大产业基地
打造广东重要电力能源基地。
打造广东新兴临港工业基地。
打造广东新兴制造业基地。
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点抓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龙头项目建设。
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加快阳江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货物集散中心。
打造区域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打造广东重要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打造广东重要海洋产业基地。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内外源型经济共同发展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外源型经济。
以发展民营经济为基础,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县域、城市经济两翼齐飞
以强县为强市之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以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以阳江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辐射的城市群,抓好城南新区建设,倾力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态型现代化滨海城市。
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做到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财政、金融、投资等各项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培养市场化投资主体,建立符合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现阳江社会和谐
推进社会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收入分配与保障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完善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夯实共同奋进的思想基础。继续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体系。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作用。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阳江”,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问题,推进“平安阳江”建设。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群众利益维护工作。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加快农村基本建设。加大资源转移力度,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推进绿色阳江建设。继续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并与阳江发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决策能力。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清醒坚定、团结协作、干事创业、敢于负责、群众拥护”的战斗集体。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落实执行能力。
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固本强基能力。
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本报记者整理
Tags:党代会 责任编辑:水路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陈小川当选市委书记 林少春黄强当.. [下一篇]阳西县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