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三
2007-01-25   来源:白城农批网  作者:admin5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三
■本报记者  张志清

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现代化阳江的号角!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让全体党员和广大市民一样,在激动兴奋之余都在思考相同的问题:如何把一张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党代会报告在描绘五大战略、八大产业基地与和谐阳江的美好愿景之后,明确指出,变蓝图为现实,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要通过五大建设提高五种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市各级党组织成为阳江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关键词】:思想建设 科学发展能力
【报告原文】:没有思想建设的领先,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率先。加强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论学习与阳江发展紧密联系,跳出阳江看阳江,跳出阳江谋发展,跳出阳江找定位。
【解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动力,因而是最根本的。共产党人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科学,就必须自觉进行理论学习。同时,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理想的统一论者,所以,理论学习不能搞空对空,而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一种观念的扬弃和超越,当然要建立在有深度的思想建设之上,否则,科学发展能力的的提高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过去普遍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但是,在不少地方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认为中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了,经济建设就不重要了。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始终是发展的核心内涵。对于经济尚欠发达的阳江来说,更应深深体会这一道理。我们要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就应该始终记住两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关键词】:班子建设 领导决策能力
【报告原文】:按照“恪尽职守、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干净干事”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清醒坚定、团结协作、干事创业、敢于负责、群众拥护”的战斗集体。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选好“一把手”,配强“一班人”。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解读】:过去三年,既是我市经济发展开始加速、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会关系日趋和谐的三年,也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趋团结稳定并获得良好口碑的三年。发展、改革、稳定与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步双丰收,绝不是一种巧合,这应证的是事业发展与班子建设之间的高度正向相关关系。
从过去三年的实践看,领导班子建设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在于贯彻了中央有关党政领导干部任用的政策规定,选好了“一把手”,配强了“一班人”,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既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又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其次在于不断完善了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从而全面提升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这一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将朝着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班子的目标迈进。
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做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用干部,就是调动干部积极性,把好的决策贯彻执行下去。可见,班子建设的首要目的自然是提高决策能力。决策要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既调动班子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又发挥出一把手的主心骨作用,唯有民主集中制能确保这一效果;就必须事前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决策机构作决定的机制。
【关键词】:队伍建设 落实执行能力
【报告原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百千万”干部培训工程,让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使之成为阳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落实决策执行机制,健全奖惩机制,加强工作督查,确保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解读】:报告在回顾前三年工作时,列举了8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其中有两点是“机关作风、政务环境有待改善”和“干部创新意识、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两方面直指干部队伍建设的两个最关键着力点:能力、作风。实践已经证明,着眼于把干部人事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能够战胜“任人唯亲”这一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敌,激发干部追求进步的激情;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是增长干部才干的必由之路。
良好的作风来自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把为人民服务当作立党宗旨的共产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对于经济尚欠发达的阳江来说,更应强调这一点。党员干部既应把干大事、创大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又应以阳江现代化建设为己任,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争当排头兵。
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改进了他们的工作作风,只是为提高落实执行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能和一个好的基础。各项工作部署要落到实处,最终还必须推进决策执行的公开化、程序化、制度化;还必须鼓励实干,鞭笞无为;还必须通过督查落实工作问责制。
【关键词】:基层建设 固本强基能力
 【报告原文】: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继续抓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使基层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努力形成覆盖全面、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党员管理新格局。继续做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解读】: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党为民、惠民、利民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最终都由党的基层组织来贯彻执行。再说,基层组织最接近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基层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声誉就代表着党的形象和声誉。可见,抓党的建设,不能不抓住基层,打好基础。
尽管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已经取得突出成效,但由于我市是农业大市,而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加上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有待跟进,还有少数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仍然存在无址议事、无钱办事、缺人管事的问题。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继续抓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工作,以此为抓手,一方面落实“两推一选”制度,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积极做好基层组织发展新党员工作;一方面,壮大基层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为党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帮助基层干部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层组织情况各不相同,党员的流动性大,个体的差异大,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方法要因地制宜、分别对待。但总的原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对农村、国企、机关、学校、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的管理要形成全面覆盖。省委选择阳东县进行党代表常任制试点,是上级对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广大党员的信任,要积极稳当地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关键词】:廉政建设 拒腐防变能力
【报告原文】: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思想道德修养和党纪国法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
【解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民心所向,因而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古今中外的反腐败经验都表明,必须构建让人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体系,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反腐败效果。我们当前正在建立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教育是基础,意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和思想首先修养,自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所要解决的正是使人不想贪的问题。制度是保证,通过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就有望解决使人不能贪的问题。监督是关键,通过继续推进“三务”公开,形成有利于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工作机制,力求从源头上解决不敢贪的问题。总之,在构建惩防体系的时候,要把教育、制度、监督三者联系起来考虑,既看到当前,又着眼长远,切实把三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抓紧抓好。
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要求我们在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因为只有惩处有力,才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增强监督的威慑力,而只有预防有效,才能巩固治标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逐步达到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的目的,因此,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Tags:党代会 解读之 责任编辑:admin5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 [下一篇]中共阳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