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强化管理
编者按:近日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阳江今后发展的新定位、新思路、新举措。连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狠抓各项发展措施的落实。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推动阳江加快发展》栏目,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如何以新思路、新做法贯彻落实好市委全会精神,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讯 (记者/许晓峰)记者近日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我市清理市区闲置土地工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共清理闲置土地12宗,涉及土地面积10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收取土地闲置费630万元,并与用地单位、个人签订了强制限期开发协议书。市国土资源部门正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阳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措施,管好管活土地资源,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可靠用地保障。
改革运作方式 推动土地储备
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以往的运作方式,以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工作,提高政府出让土地收益。
由于财力较弱,我市储备土地原来采用的是引资合作方式,即征地和“三通一平”等前期资金由开发商投入,征出土地进入土地市场公开交易,政府出让土地后再与开发商分成。按照新的办法,新开发土地不再采用引资合作的方式,而是政府授权土地储备中心独立运作,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征地,并严格按有关政策补偿。土地征出后,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前期土地开发,将“生地”变成“熟地”储备起来,再在土地市场公开交易。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是筹措土地储备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开发、出让、储备的流程中实现良性循环。据介绍,我市今明两年储备土地力度将明显加大,计划市区储备量达到284.74公顷,是现有量的10倍。
层层严格把关 加强供地监管
据统计,我市单位土地GDP产出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3,土地利用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市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把好建设项目供地关。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建设规划的不供地,供地时将土地用途、容积率等使用条件的约定写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低耗能、环保型项目,投资强度超过规定标准30%以上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同时,建立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建设项目用地监管系统,实行建设用地供地、用地全程监管。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验收,对达到各项规定指标要求,经建设项目用地验收评估合格的,方可通过竣工验收。对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成效显著的地区,在市安排支配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上予以倾斜,优先安排下一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新增项目用地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和优先办理土地征收征用报批手续。
突出组织协调 提高征地效率
征地工作的效率高低与否、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影响到全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市国土资源局立足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下移,对土地征用的程序进行改革创新。
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进一步突出,经市政府授权,统一负责市辖区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报批、耕地开垦补充、农用地转用和用地报批以及征收土地的组织、指导、监督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则负责征地各项具体工作,国土部门全力保障征地各项工作经费,而征地工作纳入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征地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奖惩奖励,进一步提升征地工作效率。
守住耕地红线
多方补充耕地
近年来我市通过易地开发的形式大量补充耕地,为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阳江争取用地指标创造良好条件。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求广东创建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的要求,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和新的工作方案,我市不断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
据经国家验收确认的2005年土地更新调查成果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园地88.7万亩,山(林)坡地610万亩,沿海滩涂12.5万亩。在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国土资源部门计划从2008年起至2020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全市将完成对园地、山坡地和沿海滩涂改造30万亩,增加耕地面积28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