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解决农业贷款难,还差什么?
2009-03-12   来源:梅州农批网  作者:扑街不乱发   字体:【 】  浏览:38次   评论:0
常  培
前日,本报报道了阳东县大沟镇虾农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相互合作、“银农互动”的致富案例。但这种成功还仅局限于小部分地区,若让其普及于广大的农民群体,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农村信贷状况很不乐观:农民致富心切,万事俱备,只差资金;金融机构苦寻客户,放贷无门。这不仅是阳江市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长期普遍存在的矛盾。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央的一块心病,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繁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资金和政策是农民致富、繁荣农业的两支催化剂。对于农业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连续六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足见其重视程度。可另一支催化剂却迟迟不到位。农民为什么贷不到钱?金融机构显然不差钱,差的是对农民的信任。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在对贷款对象盈利能力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放贷的经营决策,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理性支配下的企业行为,这无可非议,无论是政府、农民或其他组织都无权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所以,剩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设法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民的信任,让他们“敢贷、愿贷”。要增强农民的贷款能力,我们还缺些什么呢?
笔者以为,发展农业保险业,分散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农业是个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差的产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因素较大,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信贷投入后形成的风险将是大范围的,去年年初冰冻灾害对我市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即是一例,这也是金融机构惧怕对农业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将灾害风险、市场风险等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风险由银行承担转移为由保险机构承担。 由于当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很不健全,长期存在一个“怪圈”:即农民想投保,但交不起钱;农民能接受的,保险公司又赔不起。高赔付导致了农险的高保费,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所以,期盼国家能够加强在农业保险方面的补贴并逐步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
其次要通过进一步的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的担保能力。由于我国长期滞后的农业产权政策的存在,农民对土地和房产缺乏明晰确定的产权,所以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就缺乏相应的抵押担保。相反,在城市,企业和居民对房产、设备和土地使用权有着明确的产权,贷款就比较容易。农村和城市不同的产权政策也是造成上述金融机构放贷无门、农民贷款无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投入资金逐步建立政策性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另外,农民也要努力培育农业经济的增长点,不断发现新的致富项目,用自身实力和致富事实给金融机构吃一颗定心丸。同时,农民致富也不要急于求成,热衷于需要大量资金的“大项目”,金融机构恐怕不会盲目地一开始就把大量资金贷给没有任何基础和成功业绩的农民。所以,扎扎实实从小项目开始,通过一步步的成功,才能积累起金融机构对农民放贷的信任。
Tags:解决农 责任编辑:扑街不乱发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种薯脱毒是种好马铃薯的关键 [下一篇]金朗岛出现首家蔬菜专业合作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