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金朗岛出现首家蔬菜专业合作社
2009-03-20   来源:哈密农批网  作者:大奶妹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三洲12户农户合作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本报讯 (记者/唐丹丹 通讯员/梁曾广)“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大棚科技种植,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种菜的热情!”日前,江城区岗列街道三洲村党支部书记林良桥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底,三洲村12户农户合作创建了金朗岛首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海霞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集育苗、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新鲜优质的三洲菜心有望突破季节局限,常年供应市场。
金朗岛是我市城郊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岛上菜农有2000多人。一直以来,岛上每年蔬菜的产量约占城区市场蔬菜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在三洲村,大部分村民有种菜的传统,当地出产的菜心以清甜无渣的口感深受群众欢迎。然而,由于是散户经营,蔬菜种植受到技术、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制约,出产蔬菜的品质和供应时好时坏,经济收益不太理想。
为了改变落后的传统种植方式,去年开始,三洲村鼓励村民走合作经营的科技大棚种植之路,推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村民李宗伟等率先行动起来,组织12户农户筹资注册成立了“阳江三洲海霞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林诗堪附近创建了占地1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
近日,记者来到该蔬菜基地采访,只见公路边搭起了几排大规模的温室大棚,里面种有菜心、黄瓜等蔬菜,生机勃勃。“下个月初,新鲜的菜心就能上市了,比传统种植提前差不多一个月。”在田里忙碌的工人说。   
在大棚区旁边,是海霞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房。记者移步入内,看到墙壁上挂着管理规章制度,两台电脑摆在办公桌上。蔬菜基地负责人李宗伟介绍,合作社刚成立不久,管理建设仍在完善中。目前,12户农户是合作社的固定股东,参与蔬菜基地经营的年底分红。平常农户们参加大棚蔬菜种植劳动,合作社按规定另外支付工资。如今,大棚区里种植的是第一茬菜,预计今年可种植6—8茬,每茬亩产值1000—1500斤,收益可比传统种植高出两三倍。他说:“下个月,这里还将建起一座大型冰库,用以收购储存附近出产的蔬菜,待统一包装处理后销往市场。这样,就能把金朗岛的菜农们都带动起来,加入科技种菜的行列。”
岗列街道党工委书记敖伟样表示,开展大棚科技种植,走合作经营的发展道路,对于提升农民种地的专业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是有益的探索。去年底,三洲村获评我市唯一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

■短评
资源聚合出效益
常 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除了搞个体经济,很难靠那块二亩三分地发财致富。原因就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和传统的种植模式:农民各自种各自的田,农产品主要以传统的农作物为主,虽然不至于亏本,可利润寥寥。碰上农资价格上涨和自然灾害,甚至会亏本。于是,有些农民干脆将土地抛荒,进城谋出路。
可土地终究是财富的源泉,如果农民兄弟能够善于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通过农业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和品牌农业,同样能让土地长金生银。
第一,农业合作能够集中农民的土地和荒废农田,提高耕作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个体农民联合起来,可以采取现代化的作业模式,购买先进机器设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大大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第二,规模农业形成的群体效应能够有效增强市场吸引力。以前,即使个别农民看准市场机遇改种经济作物,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太小而无法找到高端市场,只能以较低价格销售到附近地区。同样的农产品,卖到阳江跟卖到香港,价格往往相差好几倍。
第三,通过农业合作建立农业公司,可以投入资金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农产品价值和附加值,甚至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最后,农民通过联合还可以摆脱各自为业的分散局面,搜集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提高农民抵御风险和在市场上博弈竞争的能力,争取自己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地位。
Tags:金朗岛 责任编辑:大奶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决农业贷款难,还差什么? [下一篇]阳江气候土壤水源特别适宜冬种马..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