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j0623a102 今年阳春春茧产量大幅下降,但茧价出现回升趋势
■本报记者 陈军 通讯员 伍志雄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9至10月,阳春市蚕桑业遭遇“寒流”,鲜茧价格一度跌至8元/公斤,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许多地方出现蚕农毁桑及弃管桑园的现象。
然而,当时间推移到今年夏季的时候,阳春蚕桑业呈现回暖迹象。据初步统计,今年4月到现在,阳春市蚕种发放量同比下降70%左右。在产量大幅下降的同时,阳春鲜茧价格开始回升,目前收购价在每公斤14元至15元之间,基本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
每年4至10月是蚕茧的收获期,蚕茧10天左右收获一批,一年可收获24批左右。笔者了解到,2007年,阳春鲜茧的平均价格在16元/公斤左右,其中秋茧的价格超过17元/公斤。去年4至5月,阳春最早几批鲜茧的收购价在15元/公斤左右,之后一路下跌,到10月份跌至8元/公斤,个别质量较差的茧甚至卖到5元/公斤。而大多数蚕农认为,鲜茧的保本价在每公斤10元至12元之间。
“养蚕太辛苦了,怕赚不到钱,一些村民毁掉桑田改种了果树或者蔬菜。”在阳春市合水镇平西村委会,蚕农陈敬秀无奈地对笔者说,“舍不得毁田的人,也大都不管理、不下肥、不买蚕种,任由桑田荒废。”陈敬秀去年种植10亩桑田,一年下来净利润不到1万元。今年初,她将桑田面积减至4亩。
蚕农黎清洁的想法与陈敬秀不同,虽然同样遭遇了去年下半年的“寒流”,但养蚕近20年的她,相信市场行情会有转机,所以家里的4亩桑田仍然保留到现在。今年4月到现在,黎清洁已经卖了3批共240公斤蚕茧,价格分别是14.5元/公斤、15元/公斤和14元/公斤,总收入3000多元。
合水镇有大大小小21个蚕茧收购站,其中平西收购站是最大的一个,年收购量几乎占到了全镇的四成。该收购站站长杨邦进认为,鲜茧收购价之所以从去年底的每公斤8元升到现在的14元甚至15元,主要是因为养蚕的人大量减少,货源不足。10天前那一批蚕茧,他只收了8吨,而去年这个时候他一批可以收70多吨。他的蚕茧除了供应阳春的丝绸公司,还远销到广西、浙江和四川,现在那里的丝绸厂普遍缺少货源,一些厂处于半停产状态。
在鲜茧价格回升的同时,茧丝的出口价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据阳春市丝丽茧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伟介绍,由于全国范围内春茧产量大幅下降,目前茧丝的出口价格已经由去年10月的14万元/吨升到18万元/吨。
李忠伟认为,中国是全球茧丝的最大供应国,2009年国际市场对茧丝的需求相对稳定,而现在中国春茧产量大幅下降,蚕桑产业正面临重新“洗牌”,今年秋茧不大可能出现去年那样8元/公斤的“悲惨一幕”,广大蚕农反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搞好桑园的管理,利用秋茧赚一笔。
记者了解到,当前阳春桑蚕面积约8万亩,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但桑农弃管桑园的现象相当普遍。据当地农业部门初步统计,由于大多数蚕农持等待观望态度而不愿养蚕,今年阳春春茧产量同比减产七成左右。
既然目前茧价回升主要是因为春茧产量减少所致,那么一旦蚕农恢复生产,价格是否又会下跌回去年底的水平?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瞬息万变,现在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阳春市农业局局长朱运仪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现在蚕桑市场正在回暖,蚕农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毁桑弃园。一旦树根被毁,想要恢复产量至少要一年时间。”
一位蚕农正在用桑叶喂蚕。叶其宗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