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奏响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协奏曲
去年夏天,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袭来,阳江也尝到了它的杀伤力,从 11月到今年1月份,全市外贸出口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这是近十年未遇的。
但是,负增长也仅仅持续这三个月,从今年2月起,阳江外贸出口就“转正”了,且增速一直保持在全省前三位。我市因此两次到省的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这背后有何秘诀?记者展开了走访。
领导重视,齐心协力抢订单促出口
“阳江外贸出口能有如今好局面,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对抵御金融危机见事早、出手快的结果。”市外经贸局利庆佳局长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露苗头,市主要领导就开始密集到企业调研,并召开外贸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市政府随即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振了企业的信心。
今年,在以市委或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单项会议中,开得最早的是外经贸工作会议,这是多年少见的。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签订了责任考核书。5月,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利用外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工作,研究确保完成今年我市吸收外资、外贸出口目标任务的对策和措施。市“两办”对全市招商引资情况按月通报按季分析,并与市外经贸局组成检查组每季度对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此外,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把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请到市外经贸局座谈,要求各方“诸侯”拍胸脯完成外经贸工作任务,显示了抓落实的坚决态度。
把组织出口订单工作作为促进出口的关键和前提。我市利用各种扶持政策,发动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团参加各类境外经贸活动,寻求订单。今年来已经组织15次共 160多家出口企业参加境外展览展销会,这一规模比以往历年都大,达到了深度挖掘传统市场潜力、打开新兴市场大门的效果。
把各项外贸促进政策第一时间交给企业。从今年2月起,市外经贸局先后联合海关、检验检疫、国税、财政、中行、工商行、贸促会举办了7场外贸促进政策宣讲会。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也专门到阳江对政策作全面、权威的解读。同时通过短信、电邮和《贸促简讯》等手段,及时向全市外贸企业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一系列的政策宣传,坚定了外贸企业克服危机的信心。
把各项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企业。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效兑现各项外贸促进政策,向企业拨付各类政策扶持资金约1450万元。同时把握落实扩大内销政策的机遇,组织3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省政府举办的“外博会”,三天累计贸易成交2.6亿元人民币。利用省外经贸厅与省银行携手实施“五个百亿”工程的机遇,市外经贸部门会同各家银行,组织70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省四大商业银行申请9.17亿元贷款融资额度,现已落实银行融资授信额3亿多元。
着眼长远,创新理念内外并举抓招商
在阳江海关出口统计表上,有一个数字特别引人注意:今年前八个月,其他书籍小册子类印刷品出口1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000倍。据悉,这是新引进的一家香港公司出口的。
市招商局负责人认为,这个数据的启示,就是外贸工作不能就出口抓出口,对于出口基数较小的阳江而言,引进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是实现出口持续跳跃性增长的好办法。从这一点可以佐证,市里创新理念内外并举抓招商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成立招商局,推进驻点招商、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招商。去年,市外经贸局楼下加挂了一块醒目的牌子:阳江市招商局。这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职能的重要举措。该局直管8支驻点珠三角等地的招商小分队的业务培训、日常管理、信息服务。据介绍,招商小分队是内资、外资一起抓,改变了过去那种将招商人为分割的做法,市委、市政府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优秀后备干部组成招商队伍并加强业务培训,目的就是要顺应招商专业化的新趋势,今年又要求他们加强与各地行业协会的联系,目的则是推行政府招商与市场化招商的有机结合。
认清市情,推进资源招商,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这两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根据阳江的实际,提出把资源优势变为招商优势,利用阳江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开展定点定向招商。市政府制定了我市临港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海洋渔业资源、风电资源和农业、林业、南药等优势资源定点定向招商工作方案,分别在深圳、宁波举办了两场资源与投资环境推介会。市委林少春书记亲自到香港邀请香港合和集团到我市投资风电项目。市政府魏宏广市长亲自带领小分队到香港华润电力等香港知名企业推介阳江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着力推进资源招商,招商方式悄然发生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各地各部门对我市资源优势有了新的认识:临港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海洋渔业资源、风电资源,样样具有吸引力。对于在阳江港建设粉磨站、在阳春建设水泥厂的选择,华润集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全国有石灰石资源的地方不少,有沿海港口的地方也不少,但像阳江这样港口与石灰石矿距离如此近的,全国仅此一家。
紧盯大企业,推进产业招商。引进大型企业,是我市今年招商的一大亮点。市招商局一位负责人说,在当今产业转移浪潮中,中小企业跟随大企业转移的意愿十分强烈,市委、市政府正是认清了这一趋势,才明确要求招商队伍紧盯国内外有转移意向的大企业,把引进龙头型大企业作为推进产业招商的突破口。
今年,华润集团、安徽海螺、正大集团、保利地产、香港致富皮革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在阳江投下巨资,香港合和风电、昊天化工、中航工业集团加快进入阳江的步伐,加上原来引进的美国嘉吉、粤电集团、中国海洋石油等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只有满天星斗,没有一轮明月”的工业规模格局正在被改写。水泥产业、旅游产业、风电产业、房地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纷纷隆起,阳江“五金刀剪业独柱擎天”的产业格局也被迅速改变。
统计显示,阳江市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虽然只排全省第12位,粤西第一位,但可喜的是,批准合同外资金额大幅增长59.8%,在21个地级以上市中稳居第一并遥遥领先。市招商局负责人认为,这说明只要抓紧把合同外资转化成实际吸收外资,我市外资工作就有望在全省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打造环境,优化服务口岸通关大提速
从四月份起,市政府组织了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市直40个涉工部门挂点240家重点企业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帮助企业解决370多个突出问题。以下几个从集中服务月活动中受益的企业,堪称口岸查验单位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
——作为世界知名企业的美国嘉吉粮油公司,在阳江港投资建设了食用油加工厂,在日常生产运行中,因大批量的大豆进口经常与口岸单位接触。该公司感到阳江口岸通关效率高,今年增加投资1974万美元,扩大加工能力。
——对于冷冻水海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其产品的运输损耗、产品最终价格和产品新鲜度。今年,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的阳江谊林海达公司新上生产线于8月投产,使公司产能扩大两倍,可以断言,明年全省水海产品出口冠军肯定在阳江。无独有偶,万事达公司老总则慕阳江口岸通关效率高的美名,从茂名市迁到阳江,自然把他在加拿大的客户关系和订单也带到了阳江。这就是我市今年水海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今年6月22日上午,我市首批直通供港活鱼从永兴水产公司养殖基地启运,这标志着全省第二家自主供港水产养殖企业落户阳江,也意味着阳江水产养殖业迎来一个新开端。
“上面这几件事,都说明一点,就是各口岸查验单位很支持、很配合。” 市外经贸局(市口岸办)负责同志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阳江口岸查验单位积极响应,坚持口岸联检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着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不仅有措施,而且有行动。阳江海关全面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跨关区通关货物“应转尽转”等措施,充分利用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简化加工贸易企业办理“就地转型”和搬迁业务的海关手续,简化深加工结转和外发加工审批手续,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阳江检验检疫局继续实施电子签证、电子转单、电子申报的“三电工程”,实现报检电子化,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报检;实施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等措施后,进一步加快通关速度。
口岸通关提速的同时,出口退税专项资金的办理也明显提速。今年以来,国税、海关、财政等部门会同外经贸部门一道,积极执行出口退税分类办法,实行简化出口退税申报和预约办理,做到了符合政策规定的出口退税当月申报当月退。1-8月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4.72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退税3.61亿元,同比增长34.3%。本报记者/张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