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用机械,在希望的田野显身手
2010-04-26   来源:昌都农批网  作者:mina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yj0426a201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推广农机耕作的力度,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大为提高,同时也存在农机维修服务滞后的窘状

春耕时节,汪汪水田里,一台台手扶拖拉机、插秧机来回穿梭,留下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人们欣喜地发现,昔日农民扬鞭催牛、弯腰插秧的劳作情景正逐渐被隆隆的农机声所代替。在全市各地春耕插秧的热潮中,农用机械大显身手。
目前,我市农用机械推广情况如何?农民喜欢哪些农机产品?他们在使用农机产品时遇到哪些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农机魅力
省时省力  种粮更轻松

“国家出台的农机补贴政策真是惠农的好政策,农机不仅让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大展身手,还成了不少村民致富的好帮手。”阳东县雅韶镇笏朝村惠群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陈绪忠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购买农机的农户逐年增多,农机耕作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
去年3月份,他们把村里的“有机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惠群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集中机械联合作业,充分发挥高效率运作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目前,该合作社拥有收割机、手扶拖拉机、插秧机等数十台各种类型的农机,他们提出代耕、代种、代收“三代服务”,受到农户的一致欢迎。今年春耕以来,该合作社已为阳东、江城等地机插水稻2000多亩,预计早造机插面积达到五六千亩,而去年合作社早造和晚造机插总面积不过是七八千亩。
不仅是合作社,一些种植户也利用农机走上了致富路。笏朝村村民陈高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4年,他向亲友东拼西凑借钱买回一台大型收割机,成为村里较早的“农机户”,因经验丰富,又精通农机维修,如今还成为了惠群合作社的维修师傅。
陈高文告诉记者,当初买回收割机时,周围熟悉农机的人还不多,他自己既当驾驶员,又当维修员,每年除了收割自己的数亩稻谷外,也帮附近的农户收割,开展服务经营。两三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赚回一台中型货运车。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水稻请人收割,每亩要花一两百块人工费,自己还要忙碌一整天。有了收割机后,一亩水稻不到两个小时就收完了,油料、人工加到一起才几十块钱,省时又省力。

■农机推广
农机化呼唤加快土地流转


市农机化办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和拉动下,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各种农业机械涌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业的发展,农民购买的农机品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近两年来,我市的插秧机“异军突起”,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从2007的3台增加至2009年的36台,预计今年将突破120台。究其原因,这位负责人分析,一方面是国家、政府力推;另一方面,它有几大好处:效率高,高速插秧机平均每小时能插秧5-8亩;增加水稻产量,经试验,机插的产量比直插多40—60公斤/亩,比抛秧多25—40公斤/亩;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
据介绍,我市农机推广主要面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但要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把大量零碎的土地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农机高效的优势。因为耕地分割细碎会带来同一地块长期用肥不一而导致地力差异过大、机械作业繁琐且成本高等问题。在经营上,一般个体农机户可服务500~600亩地,而农机合作社有各种不同的机械,服务范围更大,可辐射周边村镇,甚至跨地区作业。
如今,不少“农机户”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加快土地流转,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承包土地,这样既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又可降低作业成本,农机带来的经济效益会更高。
   

■农机维修
农民盼望维修服务网点下乡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铁家伙”被农民买回家,但随之而来的农机维修难,也开始引起农民的关注。
陈高文告诉记者,他最近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眼看着春耕农忙高峰到来,合作社的一台插秧机却突然“罢工”了。经过他的初步“诊断”,发现要更换一个零部件,而这个关键的零部件只有厂家才能提供。由于这台插秧机是外省产的,在阳江没有售后服务店,他只好先找到在广州的经销商,然后委托其帮忙配置。如此一折腾,花去运费不说,还得耽误时间。“现在10多天过去了,零部件还未送来,真是让人着急。”
  一旁的陈绪忠插话说:“如果是一般的小毛病,像他这样的‘老师傅’捣鼓一下也能搞定,就怕遇到要更换零件之类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各种高新农业机械销售悄然升温,但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大多数仍是由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承担,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是超过保修期的农机具维修难度大、成本高。二是因各生产企业技术特点和设计的差异,以及核心技术的保密,高新农机维修培训往往不到位,农民要掌握维修技术一般只能靠自学。三是部分品牌大型农机企业没有在县区建立售后服务网络,农机维修保养周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容易耽误农时。
市农机化办负责人分析,目前农机维修服务主要是由市场运作,受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影响,厂家会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的质量。但由于空间距离的局限,农机维修服务仍不太便捷。目前,阳江尚没有大型、规范的农机维修网点。
采访中,不少“农机户”都希望厂家和经销商能把维修服务网点开到镇上来,以解决他们购买农机的后顾之忧。

链接:据统计,去年我市机耕率达82%,机收率60.14%,机插率1.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1.2%。今年及未来五年内,我市将主推收割机、拖拉机和插秧机,特别重点推广插秧机。今年,我市获中央农机补贴资金1710万元,比去年增加490万元。

 
 撰文/唐丹丹  任汝光  陈永根
 摄影/叶其宗

Tags:农用机 田野显 责任编辑:mina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前进中的江城农信联社 [下一篇]创新思路提升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